美文网首页妈妈说婚姻育儿
育儿必看《孩子:挑战》之第4章孩子不当行为错误动机

育儿必看《孩子:挑战》之第4章孩子不当行为错误动机

作者: 期盼青橄榄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13:16 被阅读0次
育儿先育己

育儿过程中,如果我们想要纠正并改变孩子的不当行为,必须先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它们的行为。孩子不当行为背后的错误动机通常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寻求过渡关注来寻求自己的归属感

当孩子认为只有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时,才能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孩子往往会采用各种方式例如捣蛋、胡闹或撒娇等的方式寻求你的关注,获得归属感与价值感。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不要给予特别服务,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给予其一项任务,使其感到受重视并转移行为。例如,我在看书,孩子过来给你捣乱,你可以抱起他,亲一亲,表示爱意,然后交给他一项任务,比如给他纸和笔画一幅画送给自己,孩子往往会配合。

2) 建立日常惯例表,安排特别的时光。例如,父母跟孩子一起商议制定出一份日常惯例表,比如几点到几点是吃饭时间,几点到几点是读书时间,几点到几点是练琴时间,惯例表协商制定好之后要贯彻执行,并且花时间训练孩子。

2、 通过权力之争展示自己才有更强大的控制权,以此获取归属感与价值感

这类孩子当你想要试图用家长的权威强迫其听你的话时,往往表现的更强硬,他们会通过权力之争来“击败父母”,从拒绝家长的正当要求中得到满足。这类孩子通常会觉得如果顺从了父母,就是屈服于比自己强大的权力,会让其失去自我价值感,这是错误的。对于有些孩子,被比自己强大的权力打败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所以他们往往会用所有的努力去展示自己才有更强大的权力。解决权力之争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

1) 首先是承认不能用家长的权威迫使孩子屈服,当遇到权力之争时可以采用暂时退出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坚定而和善,坚持底线,不说教,只做,按照日常惯例来做。例如,玩手机的问题,孩子刚到自己身边见手机就抢,不给就打滚、哭闹、摔东西,甚至开始动手打我,趴在地上能哭半个多小时,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做法就是避开与其当面冲突,自己走开到另一个房间关起门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等她自己哭完了没事了再跟其交流,经过多次的训练,孩子自然明白了你的底线,也就不再通过各种不当行为与你抗争了。

2) 给予孩子有限度的选择。例如,孩子早晨起床非要穿裙子,而你怕孩子在幼儿园上厕所不方便想让其穿裤子,这时如果父母强硬的要求孩子穿裤子就会造成权力之争,这时你可以这样说:“今天幼儿园有轮滑课,穿裙子多不方便呀,你看你是穿红色的裤子还是蓝色的裤子啊?”,很多时候,你给她提供了选项的时候,她就会在选项里面进行选择。

3、 报复行为

当父母与孩子逐渐在权力之争中越陷越深的时候,都想征服对方,就有可能越陷越深,进而发展成强烈的报复行为。这类孩子往往是在权力之争中没有取得胜利,觉得气馁,就会通过伤害他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解决报复行为通常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 认同孩子受伤的感受,先共情:“你的行为告诉我,你一定觉得收到了伤害,能和我谈谈吗?”,避免惩罚或还击,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自己的感受,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鼓励孩子的长处,给其一个拥抱,继而赢得他的合作。

4、自暴自弃,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这类孩子通常会觉得无论做什么事,他都没有成功或者获得鼓励的机会,他觉得非常无助,进而利用这种无助感夸大自己的弱点,有时是夸大自己想象出来的弱点,目的是避免去做那些他预料自己会失败的事情,否则会更难堪。解决这类问题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

1) 停止批评指责孩子。表达对孩子的信任。鼓励任何一点小进步与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也不要放弃。

2) 设置更多可能成功的机会或任务,教给孩子技能,示范如何做,不能代劳。享受过程,对孩子表现出真爱,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鼓励再鼓励。

以上四种错误目标通常适用于比较小的孩子,也就是童年期,到了青春期孩子们更多的表现是寻求自己在同伴之间的行为模式。隐藏在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标非常深远牢固,不是一次的正确响应就能解决的,作为父母应该坚定而和善的深度影响孩子的行为,重塑孩子健康性格,得到社会归属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必看《孩子:挑战》之第4章孩子不当行为错误动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xj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