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断舍离》,你得不说这是一本“内心修炼手册”。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来总结《断舍离》这本书——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为什么用这句话,我来解释给你听。
这本书,作者是在教我们将生活中的杂物整理,抛弃,归类,收纳的一种生活美学。但读者会通过作者传递的这种“断舍离”观念,着手去做的时候,会开始慢慢思考自己的内心——一个隐藏的巨大的需要整理的空间。因此说,如果你连自己的屋子都没法整理,那更不能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思想,那么最后怎么达到实现自己大道的理想呢?
周六书房|读了《断舍离》我的内心垃圾清空了
这本书我才读了一半,但我已经感觉到我内心巨大的变化。整理内心和整理房间是一样的——审视整个空间,然后找到哪个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留下来,哪个是妨碍你的,很鸡肋的,放弃不要。
这本书里面介绍的方法,如果我要写出来,那一定是很多文字。 所以我就写写我的感慨。
首先,改变一定是从内而外的。简单点说,如果你的妈妈不停的督促你整理你的房间,那你会有兴致么?不会。 正因为被催促,被提醒,所以失去了自己的意愿。如果,要整理自己的内心,也是一样的,要从自己愿意开始。(怎么变得愿意,书中自有妙解)
找回自我,不要被时间和他人牵绊。我们总喜欢用“未来可能对我有用”或者“这个东西和我的某段过去有联系”这样的借口说服自己囤积着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对现在压根没有作用。我们也会因为顾及他人而存放了很多东西。常用的说法有“她人很好,不收真的对不起她”“虽然这东西我没用,但人家用心了,我也要收下”。以至于最后的情况是我们的身边常围绕着的都是并不需要的杂物。而这些杂物堆满整个空间,拥挤到令人窒息。
用断舍离的方法,收拾掉这些杂物,会让整个空间变得开阔,更重要的是,内心变得明朗。 因为你必须明白,活着所做一切是为了自己的当下变得更好。拘泥于过去未来,受困于对他人看法的执念,会让我们步履维艰。
自此为止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书桌只剩一本书了,我每天只做一件事,我的效率却更高了。我把房间书桌上的书全部收到柜子里,只剩下《断舍离》——我当前主要看的书。这样做,让我每一天省去了考虑该做什么。因为书本很多,有作业本,书本,字典,练习。我每天站在我的书桌前,我的压力都很大。因为我总觉得好多事情没完成,是学单词还是听听力,是听课还是刷题,是看书还是写文。我都无法做决定。然后就会在脑子里排练一口气完成所有任务。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只完成一项或者一项都没有。现在,我看到桌上的这本书,我根本不用思考,拿起来就是翻阅,做笔记,写感想。慢慢的我竟然看完了大半本书。而且,书上的笔记都让我充满成就感。
我开始不在意别人的说法,并在内心开始修建一个更牢固的自我。我特别不喜欢别人和我提出不一样的意见,或者指责我的过失。十有八九,我都会和别人产生分歧,发生口角。虽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交流交流拌拌嘴而已,但每次我都感觉不舒适。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的细节上,我不想反驳别人了。因为接收他人的观点并且对抗他,让我不停丧失我的精神力。
当开始内心的断舍离之后,我那个进水的阀门被我关紧了。他人的说法我一听即过,不纠缠也不评判,再也不会进入我的身体,对我造成困扰。
我选择将我喜欢的东西放进心里,比如正确的价值观,生活的信条。我发现这些东西就像树根一样,慢慢深入内心,扎根,延伸,最后长出来的是更牢固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