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创世纪》有言:夏娃被蛇引诱,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夏娃又引诱亚当,吃了同样的禁果,从而引神发怒,二人被赶出伊甸园。从此,人类有了生老病死,意外祸患。
这是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的故事。然而,有多少人知道,引神发怒的除了亚当夏娃不听神话,偷吃禁果外,还有更为令神所震怒的原因……
对此,《圣经.创世纪》有这样的记载:在神发现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首先责问亚当:“是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准吃的那树的果子吗?”
“是您赐给我的女人夏娃引诱我吃的!”亚当振振有词地回答神的责问。
神便又责问夏娃:“你做的什么事?”
“是您造的蛇引诱我吃那果子,我就吃了!”夏娃把错推卸给引诱她的蛇。
从神与亚当夏娃的对话中,我们不防细品,就不难发现最终引神发怒,将二人赶出伊甸园的,其实是亚当夏娃不肯承认错误,不能勇担责任的恶劣品行!
请不要质疑我用“恶劣”二字的严重性!看过《圣经》的人应该知道,在《圣经》里人类很多的罪孽不过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道德败坏”。
当今的法律监督人的犯法行为,却很难管制人的道德败坏问题。“道德败坏”的人最多得到的不过是众人谴责之言,绝大时候这些言语并不能伤其发肤,最严重的名誉受损对这类厚脸皮之人也不痛不痒:“我脸皮厚,我觉得无所谓,就不存在名誉受损之说!”
然而,在《圣经》,在神面前,道德败坏就是罪孽深重!因为神造人之初,就是本着“人之初,性本善”去的。性不纯,即大罪,不得神恩。
所以,当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各种推脱罪责后,才有了被赶出伊甸园的下场。因为,这才是神最不可饶恕的罪过!
“不肯认错,无担责之品行”,初看也许无伤大雅,但久而久之会失人心,受人摒弃。因为,试想有那么一个人遇事永远逃避责任,让别人背锅,不会反省自身,还有谁愿意与之为伍,共同合作呢?
古语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的一生,犯错在所难免。然而错了,逃避还是担责,才是考验人品的时候。
之前,我写过一篇名为《比我爱你更感人的是对不起》的文章,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就是:说我爱你容易,因为那是彼此融洽和睦的表达;然而对不起却更感人,因为那是彼此怨恨后的悔过之言。我爱你,很简单,对不起,却很难!
要做到担责、悔改,不是一朝一夕。以我经验来谈,我觉得可“三省吾身”,省自己是否有过,是否当即担责,是否及时悔过。是,则继续;否,则改之。每日三省,似沐浴更衣一般洗涤心灵,得已净化,远离道德黑暗。
说了这些,也许你仍会觉得我言过其实,不就是个不悔过,至于吗?是的,每一个道德败坏之人最初也开始于对自己不当的言行举止不屑一顾,死不认错,结果就是日结月累,劣行成形,再改实难也!
试想,亚当夏娃最初有这觉悟,偷吃禁果后及时认错悔过,不互相推责,二人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结局呢?也许,你仍会说偷吃禁果,错已定,结局相差无二。但,我想说,是的,错已成,罪不可逃;那通晓万物的神,当初又何必责问亚当夏娃二人“是否偷吃禁果”,显得那么多此一举呢?
我想,也更愿意相信,神的“多此一举”不过是给亚当夏娃悔过的机会。到底,是亚当夏娃没有认识到错误,不肯担责,才有了被赶出伊甸园的下场吧。
所以,我想《圣经.创世纪》里的这个故事更多是想告诉我们要常存悔过之心,才会得神之宽恕,也会得人之谅解。
毕竟,人生在世,做到“无过”真得很难;但,我们可以知错悔改,善莫大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