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切记一切故事都源于记忆,其本质是“故”而基本无关乎“事”,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心理医生不要关注当事人讲了什么故事而是思考如何讲这个故事、讲这个故事为了什么。(2)讲一个让您遗憾的故事,体会一下遗憾之美并尝试着将这种遗憾转为庆幸。(3)回答:“遗憾”是一种怎样的情愫?
我不善于反思,所以说起自己遗憾的故事来真是很困难。挖掘自身的资源!于是利用早晨醒来的时间快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嗯,找到了算是遗憾的事儿。
那是小学六年级,记不清是哪个季节,可能是深秋,镇里要选拔学生去参加数学竞赛。我没有报名。数学老师于秀松知道了,问我:“为什么没有报名啊?”“老师,我学得不好。”我怯生生地低声道。“你学得挺好,报名试试吧。”老师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果真就去参加了选拔。不记得考了多少次试,最终考了第七名。不过,人家只要前六名。好像没怎么难过,因为第七名已经是我付出最大努力的结果,心里有些许的遗憾,但我还是庆幸自己报名参加了选拔赛,就在那时,我懂得了遇事先别给自己下定论,努力一下试试再说。
六年级结束小考,数学卷子上最后八道大题我只会一道,刚开始有点慌乱。定下神来,我就想到哪步写哪步,最终其余七道大题我全做出来了。当然,卷面成了大花脸,很多没用的步骤让我划掉了。成绩下来,我考了98分。这都是数学选拔赛带给我的信心。
最大的遗憾是接触心理学太晚。
孩子进入小学,养育孩子成了一件难事。之前那个可爱的小家伙不见了,他的活泼好动全用在了课堂上。上课左顾右盼、屁股坐不住、注意时间太短、总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每天接他回家的路上问他今天过得怎样,他说,窗户上今天落了一只鸟之前没见过、外面的天真蓝有几朵云彩像飞机、二班上体育课开始拍球玩了、音乐老师唱歌好听(这是唯一听到的是室内的事情)……
自小我是听话懂事的孩子,家长说什么我都会照做。所以,我认为孩子就得是这样的。可是上天就派了一个跟我预想正相反的,他从小就精力十足,活泼好动,凡事问个为什么,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可是上学后,需要能够坐下来,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课,他的个性做不来,每日接到老师的电话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有时,过了放学时间一个多小时,他才从学校出来,问他干什么了,答:补课堂上该完成的作业。
我自小的懂事和孩儿的拖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接受不了。慢慢地,耐心用光了,透支了,我对他没有好脸色。同事见了,告诉我,“孩子小,过几年就好了。”我等了五年,也没好。最后实在是黔驴技穷,放弃学习不管了,健康快乐就好。
放弃学习,孩儿成绩飞速下降,但我俩已经不再掐架,家庭气氛和缓很多。后来我才慢慢读懂了孩子,活泼好动的个性就是容易坐不住,作为家长,不是硬性要求孩子怎样怎样,而是按照孩子的成长特点,偶尔地使用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表现好了给小红花,攒齐多少个小红花可以达成一个愿望,让孩子感觉到靠自己的努力可以争取一些奖励。通过这种外部激励的形式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我也照做了,但效果不好。
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明白了,不是方法不对,是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够高。我做不到坚持(心理学术语就是延迟满足),看着孩子没有进展我就放弃了,所以频繁更换方法但都不奏效。
学了心理学,我开始反思:说了那么多,我做了什么?不读书不看报,除了上班就是缝十字绣、织毛衣,偶尔跟朋友出去游玩。我自己都是这样的人,跟孩子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他听不进去。既然说没有用,那我就做吧,给孩子做个学习的榜样。
大学毕业20年,中间几乎没读过课本,拿起心理学的书,记忆力已不再和年轻时相提并论,那时我是不相信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的,因为我能记住的绝对低于20%。
笨人自有笨办法——做一些随时翻查的便纸贴,塞在口袋里随时背诵,人家看五遍我就看十遍、二十遍,经过五个月不懈努力地和不争气的记忆力斗争,终于把基础知识、三级技能、二级技能这三本书的星星点点知识印入了脑海中。
三年前问孩子,“你希望妈妈成为什么样子?”孩子说,“我觉得你现在就是我希望的妈妈的样子,而且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一样学习工作之外的东西。”孩子的话让我的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想给孩子做榜样的目的达到了,我很欣慰。“父母说什么话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孩子努力,那我就要先努力;希望孩子阳光,那我先要阳光;希望孩子有目标,自己先要有目标。
只有身体力行过才体验到其中滋味。都说甘苦自知,没经历过,大脑知道的甘苦和流汗流泪体验到的甘苦不是一样的甘苦。有一次,经过一个发传单的青年旁边,青年递给我一张宣传地产的广告,我微笑着拒绝了。走过了好几步,孩子小声跟我说:“妈妈,以后再碰到发传单的你就接过来昂。”我很奇怪,不需要的东西我不能要,把它送给有需要的人就好。孩子的话却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妈妈,发传单都是按照发出去的份数来领工资的,你多领一份,他就可以早些结束工作。”孩子这是从自身的体验来告诉我,发传单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大热天,我的一个小举动可能会帮助到别人。
老说自己为别人考虑,看来还是没有站在他人的位置,很多都是自己的想当然。自此我更能理解孩子,孩子说的事情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那就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我不再按照我想的样子去培养孩子,尽可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期去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期。有春天开花的,有夏天开花的,也有等到冬天开花的,还有的可能就不开花,培养多年才发现它是一棵大树。
感谢那些鸡零狗碎的日子,没有它们,我还不会做出改变,还在那个安乐窝里做着自己的美梦。如今,梦醒了,希望与实际之间的落差永远是遗憾,而这些遗憾也成了我行动的动力。跌倒了怎么办?赶紧爬起来呗!
心理的成长注定在挫折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