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第一年应该都是笑泪交加的。最初开始接触自己的工作内容忐忑不已,偶尔因为业务不熟悉犯错误吓得不知所措,对于人际关系和团队关系处理的不成熟,以及遭遇瓶颈时候的独自伤心……
许多公众号文章喜欢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都是熬出来的。
于是,我们那时候的群里就经常有总监或者经理发类似于“工作需要熬”、“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之类的鸡汤。工作氛围是高压集权制的不允许任何非官方言论和思想的。怎么讲呢?回忆起来,感觉就是一群苦哈哈的人互相描述着大饼,互相鼓励着坚持和奋斗,但实际上每个人都饥肠辘辘的感觉。
这样的管理模式就属于:每个人只有一个终点导向。但是到达终点的方式这个团队因为密闭和保守并没有提供给大家,这样的熬让许多人几乎看不到明天,也因此无视和忽视了许多周遭的美好。
我离开前半年几乎每天都快被这种绝望的氛围吞没和感到窒息。
我想要上岸,想要呼吸。
缘分让我结识了一本书《盖普洛·优势识别器》这是一项在线测试,能够帮助人们寻找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大多数人都自认为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其实不然……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测试中我测出的前5大优势是:追求、成就、竞争、行动、前瞻。
我开始知道我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以及适合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氛围。其实很多老板都知道:遇到那些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员工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事是在于这种人不需要太多的思想建设,坏事是太有自己的主张。高压集权的工作氛围很显然并不适合自己。
90后对于工作除了收入,幸福感很多时候是更为重要的指标。幸福感来源于同事关系、工作硬件、团队价值契合度以及成就感。曾几何时我打算过熬,熬吧,你已经晋升为经理了,在这个行业你已经有职级了;熬吧,你下面已经有团队了,收入也可以了;熬吧,你的客户也很不错了,为了他们呀;熬吧,你下面已经8个人的团队了,年底就是业务经理二级了……
可是当我看到我的领导是如何晋升的,以及许多人为了远方做出的妥协,妥协于原则、规则、格局、道德,我内心的追求、成就、竞争、行动、前瞻的优势因子顿时出现:不,我不要。
这种忽略生活的美好只单纯为了远方的工作模式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当下都过不好,还谈什么以后?痛苦的当下造成的工作效能低下、工作意愿低迷等状况成为团队发展的瓶颈以及后来者发展的困境。
深夜,自己画着鱼骨图,舍和得之间做着深深的分析。线条越画越密,自己越发挣扎。
当自己躺下,在灯光中做着思考的时候,一个敬佩的前辈的话出现在脑海中:你开心吗?
突然开始想起自己的初心,开始回想起自己开心的源头,也就是那一瞬间决定:这样的熬,我不要。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仿佛自己真正解脱了一样。自己的心情每天都像飞起来一样,心性变了很多,工作效能也有突飞猛进的突破。入司当周开单达成“五星会”,客户就像磁铁一样的来到自己身边,转介绍竟然也变得非常之多,老客户甚至纷纷自觉得希望给自己做出“贡献”。
这是来源于我自己的故事,我想用这个故事告诉你:熬了三次还没熬出希望的工作,或许真的可以考虑新的机会。
我有很多同龄人经常和我抱怨:铁饭碗不忍心丢,可是丝毫没有价值感,上班时间熬着玩手机,下班时间熬着加班,工作好难只能熬……
那我真的觉得,熬到30岁可能就老了不好吃了。
工作中一定有需要熬的事,但光靠熬你是没有办法升职加薪的。
我经常提倡:切勿用战术的勤奋掩盖自己战略的懒惰。任何工作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所谓职业生涯的内核正如理财的内核:目标。你的目标是什么?这份工作能够提供给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吗?不同时期目标的更迭和改标,你的工作轨迹是否也需要变动呢?当工作时没有任何的目标,所谓的熬只是自欺欺人。
因为你不会因为你为工作付出的时间变得不可替代,只有价值。
职场需要爆炒,需要主动权,需要目标感,还有立于远方的战略思维。我相信你可以,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都深深享受工作的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