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匠人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跟着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什么是深度阅读?
从一个看上去没有什么知识点的内容里把最深层次的精华挖出来。
快速阅读是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主题阅读是提高我们阅读的广度,但阅读的核心必须围绕两个字----理解,这也就需要我们去深度阅读。
为什么要深度阅读?
简单来说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东西就形成了不一样的观点,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是提高视角以及看问题的能力。
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深度阅读?
专业的内容、自己需要的内容、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核心的知识、延伸性强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内容……这些都属于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我们对于阅读是有自己的理解力的,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练兵场”!“练”指的是联系,“冰”指的是冰山,“场”指的是多场景练习应用。
寻找联系
图片发自《洋葱阅读法》寻找联系的意思就是当看到某句话或某个概念的时候,要下意识的尝试分析该内容是否能通过其他现象解释。
第一,经验联系。代表就是之前说到过的RIA便签读书法,产生一个经验性的联系——当我们看到某段话的时候,立刻想到这个内容我们之前是不是遇到过。
第二,关联法,就是这本书里的内容好像另一本书里也看过,这样两本书的内容就关联了起来。
寻找关联是看到重要概念时让你觉得很重要,要立刻联想到哪些现象能够被该理论解释,同时至少要找出五个可解释的例子,才能加深对该理论的印象。然后,要活学活用视觉化的表达,丰富自己的描述方式。
探索冰山
每个概念背后都有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想要去了解它就必须追根溯源。
多场景应用
知道一个概念后,如何使用?这时就需要进行多场景的应用,尝试在不同场景下自如的运用该理论。
读完一本书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因为分享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养成习惯的过程。
拓展资料
微信公众号“开智学堂”也提出过一些深度阅读的概念。他们认为在深度阅读的同时,探寻的是学科之间的联系。他们把知识分成了技能、知识点、交叉领域、学科四个部分,知识颗粒度会逐渐变大。
深度阅读的前提
深度阅读的前提就是至少对某个知识有足够的了解。
①初级理解
图片发自《洋葱阅读法》除了上图所述方法,我们还可以用图形化的标记来做标识。
②练习性测试
知道一些概念,如果不去尝试使用,这些知识就很难完全掌握。很多时候可以尝试概念的应用,把书里的套路用于实践,检验一下是否产生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③分散性测试
分散性练习指的是不需要持续地执行“练兵场”的任务,不需要持续地深度阅读。
④详尽的审问
“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给出我们如何去思考一个观点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图片发自《洋葱阅读法》 图片发自《洋葱阅读法》⑤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
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片段来把图书内容整理出来。
十面埋伏
用到“十面埋伏”——找帮手。比如,某个概念很复杂,可以去知乎提问、去果壳提问、去百度搜索相关内容、找一些公众号文章答疑解惑等,寻找一些通俗版的解答。
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指的是某个概念很复杂,如果某本书很晦涩难懂就暂且放下,先读一些外围的、简单的书。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核心是搞定书中的一些关键词。一本书里真正有价值的概念并不多,即便是一本非常复杂的书,只要搞定里面关键的概念,那么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也就被“消灭”掉了。
谁在进行深度阅读
许知远的《单读》、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还有高晓松的《晓说》……
他们读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基于某个观点执行“练兵场”的工作,他们能联想到很多东西,会告诉观众一些基本的、原理性的东西,哪怕是一些小说,他们也会告诉观众关于作者的一些他人闻所未闻的趣事,告诉我们图书的历史、作者的背景等,这些其实也是一种深度阅读的方式。
深度阅读的误区
一、一定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
二、经典的书都应该进行深度阅读或者精读。
三、认为要记住所有内容。
深度阅读不是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也不是要记住所有的东西,更不是所有的经典书都适合深度阅读——深度阅读的内核在于理解。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