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画话”八十七《悔与不悔》
人少有不悔的,古人说,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这种悔或者是自醒,或者是成长了。
大作家和艺术家多悔其少作,有的人晚年收集子,常把少作简落,这在他是悔其少作,在别人就难以较全面地了解其创作了,评论起来难免有误。所以,就出现了索隐者,仿佛考古的发现,颇有些令人惊喜。因为,只要写出刊出,白纸黑字,再怎么地想遮蔽,其实不能。这是写文字者不如搞艺术如画家者的地方。画家的创作不如印刷那么广泛,所以,毁去之后,或者就真的不存在了。
他们为什么悔少作呢?当然是以成熟之后的眼光衡量,这些作品都太稚嫩了,有诸多的不完善,会有损他们的形象,这是一种自我的维护。
同样的写作者,我并不悔少作,好像鲁迅先生也表示过相同的意思,但我倒没有想拉大旗做虎皮的意思,只是偶尔之相契合而已。
说说我不悔少作的原因。因为,其一,这些都是我写出来的文字,自己抵赖不过。其二,翻读之,也并不都不好。自己甚至还很惊讶,当时怎么就有这么多的话好说呢!说老实话,其中有不少文字,我现在是写不出来的,没有那种锐气;尤其,青年的活力,现在是没有了。不同年龄,笔下所呈现的多不同,这些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一个人就这么从青春走了过来,如果把那一段青葱岁月写下的文字砍掉,好像就少了一段历史,人生就不完整了。
何况,我也并不认为,现在就比从前写得好。不错,文字和思想的成熟上,或者今非昔比。但是,很明显地现在自己已多了不少顾忌,下笔就缺少了从前的义无反顾和壮怀激烈。
所以,在悔与不悔之间,我更趋于不悔。即使不尽人意,也让它存在着,或者只有如此,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真实面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