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星辰玥儿东篱记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作者: 身后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3:12 被阅读7次

沟通的技巧和艺术恰恰体现在细节上。那些会听、会看、会说的人往往懂得细节的重要意义,舍得在细节上做文章。于是他们会听到了话外话,从蛛丝马迹中捕捉出弦外之音,从而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可见,掌握沟通的技巧和说话的艺术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前面讲到表达可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在这里专门分析非语言表达。

有研究表明,沟通涵盖三大要素,其中说话者的表达内容占7%,声音的语调、速度、分贝占38%,而身体动作的表达占55%。因此,在沟通时学会和领悟好非语言沟通的魅力。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从理论上讲,非语言沟通是除语言表达以外的各种人际沟通的方式,它包括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利用、时间安排以及沟通的物理环境等。

例如,面部露出的微笑、眉头紧皱、办公室的大小及室内摆设等,凡此种种都表达着各种信息:高兴和烦恼、轻松与压力、权势或地位等。

对于倾听者来讲,非语言沟通可以帮助确定讲话者的态度和诚意,正如人们常讲的“不仅听你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你怎么说”。

当然,讲话者也从非语言信息中得益,通过观察倾听者所传递的非语言信息来确定他所传递的信息是否被理解。

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讲的:

李叔同当老师时,讲课十分用心,每次上课前,会提前板书,且对所有学生都富有耐心。有时遇到学生上课看杂书,他并不当场点名,而是等下课后,轻声而严肃地让他留下:“你若是想上课,就不要看闲书,如果想看闲书,下次就出去看吧。”说完,微微鞠上一躬,臊得学生不敢再犯。

当时他的好友夏丏尊曾说,“叔同教学生,没有学生不尊敬,他有人格做背景,犹如佛菩萨有光,学生看了,打心底里敬畏,就是不提醒,学生也自会用功。

分析: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鞠躬,让学生再也不会在他上课时讲话、看杂书。这就是非语言沟通的魅力。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还有一个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剧,叫做《唐伯虎点秋香》。

唐寅,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也是一位风流才子,当他看到秋香时,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要娶她为妻。秋香出于害羞,她不好拒绝他,就用手势来说话。秋香用手上指天,下指地,手捂胸囗,然后对着唐伯虎直摇手。她的意思是上有天,下有地,这是邪心,不可不可,表示拒绝。

唐伯虎见到后高兴极了,他对秋香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向胸口一捂表达愿意愿意”秋香你嫁给我吧!

注意,对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因人而异,但有共同点,要用心去领悟。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交通民警用手势来指挥交通。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的手势表达为:

(α)双臂展开表示热情和友好。

(b)双手插裤袋表示冷淡或孤傲自居。

(C)两臂交叉抱在胸前表示戒备、敌意或无兴趣。

(d)招手表示友好或示意靠近。

头部动作语言

(α)朝一边点头是催促某人紧跟着。

(b)上下点头是赞许、同意。

(C)摇头是不同意。

眼神动作语言

眼晴具有很强的交流功能和感染力,常见的表达有:目光注视、眼晴凝视、目光回避、扫视、斜视和眨眼等。

声音语言

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声音里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α)音量。一般情况下,性格外向的人讲话,声音宏亮而粗犷;性格内的人说话,声音柔和而且谨慎。

(b)音调。声调的高低,传递不同的心意。吵架的时候,声音一个比一个高,恨不得要用吼调;情人相见时,没有声音仅用眼神,就能表达心境。

(C)语速。即说话时的速度,反映了一个人的观点与态度。如果某人说话的速度突然慢下来,通常表达不满;若是突然加快,可能在说假话或者谎话,也可能心中怀有愧疚。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能包括两个方面:观察理解对方的非语言信息和适当的传递出自己的非语言信息。这样,无论在人际关系、讨论、谈判及与来访者的沟通上,都能游刃有余。

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说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则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沟通”提升“表达”能力(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au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