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位简友的文章,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有时候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很有感触。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如果不逼自己一把,真的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人的惰性是可怕的,它会让人赖在舒适区里,它会不知不觉地磨灭掉人的斗志,然后得过且过。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拉自己出来,任谁也没有办法拯救你。
你可以睡懒觉,可以拖拉懒散,蓬头垢面,可以不去在乎仪容仪表。你可以肆意吃喝玩乐,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然后大言不惭地说:“我随心,我率性,我真诚,我就是我。”
经常,我坐屋里看书,串门的人进来第一句话就是“啊耶!你还在看书啊?么样看得进去?” 甚至有的大妈竟然说“你也是么得事做,心闲喏。”
听语气,总有种被雷到的感觉。怎么?看书不行吗?有什么不对吗?这有什么不光彩的吗?如果你觉得读书学习是一件奇葩的事,又怎么去教育自家的孩子好好学习呢?
当我写点小文章的消息传扬开来,有人问我,一篇文章有多少钱?在得知稿费不多,有些人竟然说那点钱有么用?还不如做点小手工,或者微商。
在农村,女人看书、写字,有人觉得是矫情,是在做作,是在卖弄,是不务正业,是个另类。有人不理解我的做法,我同样不看好别人的价值观,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在村里上班时,总有许多打扮得时尚光鲜的年轻人,去找我们帮忙写申请,搞合同等等之类的。还有许多年轻人,居然连个借据、收条都不知怎么写,甚至连个名字都能写错。
一直记得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这样一个老头(老人家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去世一个星期了),他通过读书,分配了工作,在小县城一家单位上班,吃了一辈子国家粮。
因为他在是个有文化的人,就有人曾经跑去他家,请他帮忙写东西,他说:“你让我帮你写,我就写啊?我的书是你帮我念得吗?”
因为这句话,恼怒了找他帮忙的人,甚至更多的人,也被当做笑料口口相传了几十年。许多人都说老头不尽人情,不肯热心助人。甚至骂他自视清高,瞧不起别人。
在许多人议论,甚至谩骂声里,可就是没有谁去想一想,这老头的话虽然不近人情,可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为何我们不去努力学习,完善自己呢?有句俗话“跟到老,学到老,还有三样没学好”。可是有些人总是不愿意学习,遇到事情总是一句我不会,然后腆着脸皮去求人。有时候,我总想,不会,为什么不能去学呢?
在尝试写作的时候,我并没有把握,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写出整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我也不知道我写出的文字会不会得到认可。但是我愿意尝试,也愿意接受失败。
在决定加入好报写作营,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完成每天的作业,能不能坚持每天都写作,但我想挑战自己,看看自己的潜能到底有多大。
结果,我做到了,满勤完成作业,也有文章被选用,在“好报”公众号发表,并赢得免费继续学习的资格。对于这样超越预期的结果,我一方面感动自己,敢于挑战,一方面感恩写作营,感谢报大人和沐沐为我输入的能量。
今天,有个朋友问我,你又不能出门,长期在家,哪有那么多东西可写?迟早有一天,你会找不到能写的素材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回答,我只是在心里问自己,你可以吗?你能坚持一直写下去吗?
人,是一个怪异的物种,那些有梦想,并朝着梦想奋力追求,坚持不懈的人,总会成功。而有些人,他放任自流,在固有的舒适区里,得过且过,只能碌碌无为之,却还理直气壮地埋怨上天的不公平。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都有着无限的,巨大的潜能,但是有的人一辈子都在不断的挖掘,让自己的潜力和能量尽可能地发挥。有的人却选择了安逸,任由可怕的惰性慢慢的磨灭了自己。
对于这样的人,只能说,你自己不去拯救自己,谁能拯救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