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秋高气爽飘香日,正是相约登山时。深秋的一个周末,我和文友一起开车前往马鞍山森林公园采风。马鞍山地处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西南马家乡岭头村附近,海拔六百多米,离市区大约四十多公里,这里不少林区依然保持着原始风貌,自然植被比较茂盛,景色宜人。漫步其中,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在景区入口处,迎接我们的是景区总经理武政和徐玉生老师。武总海外学成归来,把所学的知识和先进理念融入家乡建设。他放弃了在北京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响应政府号召,治理荒山、立志改变家乡的旧面貌,把荒山秃岭变为生态绿洲、造福乡亲。回到了家乡。
徐老师是一位退休教师,在景区服务,他俩都是附近岭头村人,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他俩便是我们此次活动的向导。
开车穿过东安门,路过采摘园。这里,据了解原生的和新种植有好多种果树,总面积达200余亩。有樱桃、李子、桃、梨、杏、山楂、苹果、甜柿、栗子、核桃、枣等多种经济作物供旅游采摘,果子陆续成熟,可以从夏季持续到秋季的采摘。
诱人的果子错落有致、挂满枝头、果香浓郁。游客们纷纷穿梭于园内,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丰收的喜悦。
顺着山路再往前没多久就到了一个小广场,车就停在了这里。前几年我曾来过,广场旁边那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不见了,修建了台阶,武总说这里便是“山盟栈道”。
“山盟栈道”!也许是这个有温度的名字深深吸引了我们,大脑当中立刻跳出关于爱情的诗歌,我们一边走一边吟诵起来,武总也在适时给我们谈谈景区各个景点建设的规划。这样一路走来,觉得似乎没那么费力了。
景区正在建设之中,顺着台阶上山,还要经过一小段土路,比较陡峭的路段安装了朱红色的铁梯子,台阶上用木头铺成。沿着山盟栈道向上走,抬头悬崖,低头峭壁,四周山峦叠翠,奇峰耸立。每走一段就有个小平台能短暂休息或者远望大山。
路旁的野菊花依旧开得那么浓,那么艳。这儿一丛,那儿一簇,风儿一吹张开笑脸给我们打招呼。野菊花执着、顽强,那是一种感动天地的对生命的怒放。再贫瘠的地方它都能怒放,将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地。
我对菊花毫无抵抗力,伸手采下一朵又一朵,边走边采,捧在手里,精心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拍照。风儿吹动花儿摇摆,灿烂了我的心。忽然扭头看到一大片树叶火红火红,那是一片燃烧的火焰,那是一个火红的世界。片片红叶随风落到地上,铺满一地的芳华。抬头向上望去,只见那高高的观景台离我们越来越近。
不知不觉来到了观景台,我喜欢那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观景台自然不能错过。
观景台周围围着铁栏杆,地面架子上铺着木条,虽然伸出山崖外却不是悬空结构,而是自下而上由几根柱子顶起来的,很结实,给人一种安全感,武总笑着说:“这叫脚踏实地”。走到上面,没有了玻璃栈道漫步高空的恐惧感,不过偶尔从木板的间隙里俯视山谷,也不失漫步云端的美好。
站在这里向远处眺望,群山连绵,笼罩着薄薄的雾气。远处的房子、山坡上的绿树青草,还有那成片的红叶,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卷。
对面山坡上的风景,那层林尽染枝叶烂漫,一团团,一片片,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绿的如玉,那是最灿烂的季节里大自然的馈赠,那是仙女下凡织成的美丽锦缎。也许最杰出的画才家能调出这种艳丽的色彩,只有亲眼目睹才能真正感知这色彩的妙和韵。
这时,一群黑色的精灵飞进了我们的视野,在对面山崖边不停地盘旋。武总说:“那就是红嘴鸦,它们红嘴红脚。”虽然我们看不清它们的红嘴红脚,听不清它们的叫声,远远望去,它们在空中画出一条条完美的弧线,那秀丽的飞行姿态足以让我们久久凝视、令我们陶醉。
走出观景台向北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前走,两边的树木密密麻麻、绿叶葱茏静默在那里。我们穿行在这天然的氧吧,感觉神清气爽。树木是大山的魂,大山因树木而巍峨。
马鞍山上树种很多,挺拔的松树,苍翠的柏树,火红的枫树,茂盛的黄楝树等,棵棵树木都展示出自己不同的姿态,尽力装扮着大山,衬托着大山的俊美。
密林深处便是鸟的天堂。鸟鸣山更幽,走在山路上,鸟鸣声此起彼伏,分不清是哪种鸟在叫。鸟鸣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只闻鸟鸣不见鸟影,清脆悦耳的鸟鸣从密林深处,从枝叶间不断地传出来,为大山平添了几许空灵与唯美。
我听不懂鸟儿生动的叫声,但我相信这可爱的生灵也有彼此交流的方式,它们的叫声充满了灵性,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它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间吟唱生命的欢歌。
虽然我听不懂,但我相信大山一定能听懂,蓝天白云能听懂,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懂,就连山路上那一丛丛的野菊花也能听懂,鸟儿的每一声鸣叫它们都在静静地聆听。
鸟儿在尽情地欢唱,那声音清脆如山泉,婉转似天籁,让人百听不厌。仙乐回荡在悬崖峭壁之间,流淌在山谷里,顺着山谷不停地向远方蔓延、蔓延。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景区的亭台寺庙都重新修建了,它们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一路上,武总不停地向我们介绍者景区对于生态的保护和景区建筑物的修建情况,徐老师讲述着关于这里的民间传说故事,他们轮流讲述相互补充,让我们对马鞍山的了解更加深刻,同时体会到马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马鞍山附近的乡亲们把这里当作心灵的驿站。在外工作,心生烦恼,如果徘徊迷茫,或者不堪生活压力折磨,总之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无论心里有多少委屈怨言,心里立即会想到回家,想回到马鞍山。
每当他们风尘仆仆从外地赶来,顾不上回家也要到山上找一处坐下来,似乎是在外受了委屈的孩子投进了母亲的怀抱,心灵顿时和大山贴得更紧,似乎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独享大山特有的宁静和安逸。顿时烦躁的心立刻会很静很静,那一阵阵山风吹过,心中的疲惫烦恼便随风而去,顿时感到身心轻松豁达。在这里得到的那种心灵的慰藉是任何人都给不了的。第二天早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心跟大山一样自然、本真。
秋天登上马鞍山,山坡上红火的树叶,草叶那或红或黄地晕染,浓浓秋色尽收眼底。大山因那一声声鸟鸣增添了几许生机,因那满山的树木多了几许刚强与坚韧,因那神奇的民间故事而神秘。马鞍山是周围乡亲们心灵的归宿,情感的依托。
秋天最美的是黄昏。离开马鞍山时已是暮色苍茫,夕阳竭力吐尽最后一抹余晖,马鞍山披上盛装静静地屹立在如诗的晚霞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