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今年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后员工无法正常返岗,“远程办公”就成了主流的办公形式。事实上,公司都没进入正轨,员工是没啥事做的,更何况处在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那基本属于宅男宅女的生活。
公司为让员工的工作“充实”起来,制定了线上学习计划,每天的学习要求是这样的:固定的课程+课后考试。没按时完成学习或考试不及格的,就在公司群挂榜通报,不扣钱,但丢面儿。
公司本意是好的,希望大家能利用这段宝贵且闲暇的时光,沉下心学习,提升知识技能,况且还是付费学习哦。
在起初的几天,我像小学生一样,每天打卡:上课,记知识点,考试。自己还为持续的刷新纪录而骄傲着。
但选择在家办公,就避免不了家务杂事占据一定的时间。每天学习花费的时间还是挺长的,自己担心厚此薄彼,导致学习计划完不成,总是焦虑着。
但我找到了万全之策,为保证学习计划不中断,每天仍然坚持打卡,不过打卡的方式变了:挂机(任由课程播放着)。考试嘛,难不住我,因为多数人和我一样沦陷了,建个微信群讨论,输出最终答案,共同过关!
学习计划一直持续到正常上班才结束,学习成果突出:所有人的学习计划100%打卡完成,我从未觉得所处的团队如此的自律,但每个人都真正学有所获吗?答案自在人心!
瞧,打卡并不是真正的自律表现。那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打卡?如各种跑步、读书等社群。我找到了答案,是认知闭合需求的心理效应在作祟。
什么是认知闭合需求
人的大脑喜欢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恐惧、焦虑、好奇,为消除这些不安因素,大脑会马上找到自己认为明确的答案,不管这个答案是否真正解决问题,这就是认知闭合需求。
所以大脑是懒惰的,能快速轻松找到自我认可的答案即可,不愿意耗费更多脑力去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比如完成学习计划打卡,课程学完和考试及格就好了,至于过程嘛,有捷径就走捷径。
另外,每个人的认知闭合需求是分等级的,无论高低,都是一把双刃剑。
一.高认知闭合需求
有利特点:有强烈的动机去寻求明确的答案,对确定性和时效性有更高的要求
(1)
领导交付我一个任务:在周五下班前输出2021年组织能力提升方案。我属于清单控,接到任务必须马上消灭,否则心里总惦记着,不舒服。在周四上午,我就把工作完美交差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有害特点:在认知资源最少的情况,做的决策难免出错。
(2)
在部门会议上,自己习惯三下五除二,把重点工作啪啪地分配下去,希望团队立刻着手做起来。如果有下属会对工作指令提出疑问或建议,我有时会选择否决,让下属按要求坚决执行。自己确实得反思了,有时仓促的决策确实出错了。
二.低认知闭合需求
有利特点:不急于寻求明确答案,选择获取较多认知资源后,再做最后决策。
(1)
在做重大风险决策时,低认知闭合需求所触发的行为往往更为保险,这里就不多做解释了。
有害的特点:时间观念差,导致答案并非真正的答案。
(2)
再说起上文提到的学习计划,若是个人拖沓,快到时间节点才匆匆完成学习,那学习计划最终的目的(真正的答案)就没有达到。按日完成的打卡,只是让心里好受点罢了。
认知闭合需求是一种心理机制,我们没有办法避免,但全面的了解它,才能更好找到有利的一面,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是不建议打卡来加强自律,而是不要盲目追求打卡过程中,忘记自己到底想要得到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