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们社交所用的必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交流习惯。它连接了人与人,事与事,而方言更是人类语言中多样化的典范,独特的方言表达着独特的情感。三言两语,字短情长。
作为一个经常奔波于阜阳,亳州之间的“流浪儿”,我对方言有着明显的感触。虽然两地比邻,但语言也是稍有不同。暂且不说那腔调轻重缓急,也不管shuo与fuo有何异议,单单食物就有点让我不知所措。时常搞不懂油茶与麻糊,牛肉馍与煎饼有什么不同。方言,一地有一地的风情,繁杂中让人目眩神迷。
如果说语言是人类反复锤炼的结晶,那么方言就是平凡人们实践换来的成果。经过无数个日夜,从无数人的口中传递,它比现在的流行语更让人铭记。那是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字,那是让异乡人动容的字眼。古人曾说“他乡遇故知”,估计也只有故知才能带给他家乡的气息,那些从口中蹦出的言语才是真正让人感动不已的吧。
那些读来有趣的方言在日常生活中时隐时现,而我们有时却忽略它的魅力。例如阜阳方言来重现大话西游的经典:曾经有段过劲的爱搁在俺跟前,过劲的洋熊,俺就是不搭她腔。后来,等到猫比了,也熊了,她跑了俺才知道。乖乖。噎熊。原来俺爱她爱里很。俺才后悔的洋熊样。如果老天爷再给俺一次机会的话,俺会对那个女的说:俺稀罕你;如果要加个期限的话,俺希望时间能够长里很里很里很。诸多拿来有趣的语言文字,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又让那群地方人无限怀念。无论是格拉条还是枕头馍,阜阳剪纸还是界首彩陶,所有的历史见证都需要这些看似土气的语言来诠释,而这些也温暖着一代又一代阜阳人。
我一直所迷恋的正是这些土生土长的气息。然而方言现在却面临着极其危险的局面,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变得式微。但这些却是不可避免的局面。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自己的方言,母语的习得从方言开始。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和无法更改的趋势。
普通话需要普及,而方言亦要保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作为语言变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各地区的各种文化现象大多凝聚在方言之中,地方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就是最好的例证,湖北大鼓,凤阳花鼓,河南豫剧到广东粤剧,无一不是以方言为其文化土壤,只有保护好方言,才能更好的保护好我们多样性的地域文化。并且,某一地区历史的演变伴随着方言的发展兴衰。因此,可能通过方言材料研究历史上各种文化现象,探究其起源,发展与演变的痕迹。哪怕有些文化历史沉淀被埋没了,我们仍可以通过方言的重建,修复,来揭示古代历史的文化的本来面貌。历史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的格里母曾说过:“我们的语言也是我们的历史”。
无论什么时候,方言都是凝聚在血液里的文字,它不会因岁月而了无痕迹,反倒印证着历史的延续。生活与方言本就是一体,因为生活,方言在不同人的口中传递。因为方言,生活在不同人的手中演绎着精彩。保护方言,留住乡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