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自然科普心理
心理学笔记:11,人为什么会迷信?迷信者为什么难以改变?

心理学笔记:11,人为什么会迷信?迷信者为什么难以改变?

作者: 精气神806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17:43 被阅读260次

一,凡人都可能与迷信沾边

迷信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信之处。只不过有的说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迷信的地方;有的深藏不露,外人无从知晓。

1,某所大学学校里发生一起车祸,一位女生不幸去世。等到后事处理完之后,留下一个难题:同宿舍的其她六位女生不敢回到宿舍居住,因为几天前那位同学的铺位还活生生地在那儿,音容笑貌宛在。老师也很为难,因为把宿舍空出来也不是事儿,有可能空久了就穿成鬼屋了。

还是一位心理学老师有些经验,通过对这几位女生心理咨询,然后一起参与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去世女生的衣服等一些用具,每位同学表心意扎了一些小花圈、纸鹤等,趁晚上夜深人静,跑到大门外边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给烧了。

说也奇怪,从那以后,几位女生心理上接受了这位女生已经离去的现实,在宿舍里能够安心待下去了。

这个案例说是迷信不为过,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抚慰过程和行为。

2,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都知道13这个数字不吉利。所以,房地产商开发楼盘,好多楼盘到了12层直接就到14层,中间都没有13,因为谁都不愿意买13层的房子。有的变通,12层后,有两个14层,14-1,14-2等等。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你信吗?有人信。听到喜鹊喳喳叫,感觉好事要来。看到乌鸦飞过呱呱叫,心里起码掠过一丝阴影。

有的迷信是制造的。古代小说中经常有利用制造迷信来形成神秘色彩,聚众闹事的例子。大多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在发动阶段往往先制造流言和迷信,等时机成熟,然后举兵造反。

迷信还可以遗传。据观察,往往孩子的父母对一件事情迷信,比如害怕猫头鹰叫,往往孩子也会迷信害怕猫头鹰叫,以为鬼哭。其原因往往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影响,把对同一事物的迷信也传承下来了。

3,迷信是怎么形成的?

个人迷信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非常复杂。社会大众心理的迷信就更为复杂,不能赘述。

迷信还难以去除。一般一个人迷信一件事情,别人怎么说也没有用,迷者自迷。这是一般的定论,无法深究。

但是有一个心理学科学家 B. F. Skinner (1904-1990)不信邪,他认为所有的迷信行为都可以用他的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理论去进行诠释,通过他在自己设计的斯金纳箱子(Skinner Box)里进行的“迷信鸽子的实验”,迷信都是由行为的结果来决定的,因此也可以由结果来进行消除迷信行为。

二,斯金纳迷信鸽子的心理实验

1,斯金纳可以说是一个激进的行为主义者,说他是激进行为主义之父也不为过,因为他在这方面有许多的贡献。

他相信所有的行为,人类的动物的,公众的外部的,私人的和内部的,包括一些感觉和想法,最终都是行为和之后的结果之间的学习和控制关系。尽管他也承认个人的行为是难以研究,比如人的想法和情绪往往是行为的原因,而不是环境和行为的混合。

在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里,在任何场景条件下,你的行为很可能是随着行为的结果而变化的。比如受到表扬,收到金钱,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带来的满足感,这些将更有可能让你将来重复同样的行为以期获得同样的激励,他把这些激励性的结果称为强化刺激(reinforcers)。

另外一些行为招致的结果,比如身体受伤或者感到不好意思难堪,将会导致你的这些行为会比原来越少甚至刻意规避开,以避免发生同样尴尬的事情。这些行为的结果,就称之为惩罚因子或者阻碍因素(punishers)。

行为的强化和惩罚刺激的作用,是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理论分析行为的基本过程,他的操作模型为:

Situation--------Behavior--------Consequence--------Reinforcement=Learning

Situation--------Behavior--------Consequence--------Punishment=No Learning=Extinction

这种行为模型并不新鲜,我们在学习巴甫洛夫狗的条件反射时候就已经知道。你训练宠物狗坐下,如果坐下了,就给予奖励,喂一口狗粮或者抚摸;如果不听,起码是没有奖励。你训练狗不要在房间里大小便也是这样,从狗小的时候,就开始规律带它出去;如果在外面大小便了,就给予奖励;如果在家里大小便了,就给予惩罚。慢慢的狗就变成了习惯,早上就来开始叫你出去到家外楼下大小便。

再比如你在吃饭的时候,狗会围着桌子乞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家里有家庭成员会把食物给狗吃。如果你想杜绝这种行为,必须先杜绝家庭成员在饭桌上给狗喂食,再怎么转也不给。久而久之,狗就会杜绝乞食行为。如果你的成员心一软,给了一回,你会前功尽弃。

斯金纳认为人的所有行为,也都可以用这种模型进行解释。

2,斯金纳箱子

斯金纳认为人为什么迷信?是因为人们相信或者假设在特定环境下的迷信行为,和他们想要的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实际上他认为在现实中这种联系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这种人们宁愿相信联系会存在?就是因为在现实中,往往这种行为会被一些偶然的巧合给碰中了(accidently rewarding)。他把这种碰巧称之为非一致性强化(noncontingent reinfrocement),就是说这种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不是每次都对应的。

比如你每次到庙里烧香许愿,有些没有变现,但是偶尔一个愿望实现了,你就会认为是你心诚神仙显灵了。如果愿望没有实现,也有说法,那怨不得神灵,只怪你心不诚或者有什么别的罪孽,要不为什么别人许愿都灵呢?

斯金纳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1948年设计了著名的斯金纳箱子(Skinner Box)。就是一个笼子或者一个空盒子,里面放上一个盘子或者托盘以方便里面放食物。

早先的斯金纳盒子有一个控制杆,如果触发可以导致盘子里掉下食物,后来改成投放食物。动物在里面通过试错(trial and error)来得到行为激励(reinforcers),研究者可以观察动物的行为,蓝验证斯金纳的行为激励理论:迷信是如何形成的。

3,迷信的鸽子

为了验证他的理论,斯金纳找到了8只鸽子来进行试验。试验规则是研究者开始找到8只鸽子,然后少喂食,让它们保持饥饿状态。

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到斯金纳箱子里进行研究,每间隔15秒投放一点食物(远远不够胃口)。按照鸽子饥饿程度,应该不停留地啄食,可惜没有了。啄食一次,然后等15秒;如此循环。

每只饥饿的鸽子逐次放到空笼子里,每天观察一次,有两个独立的观察员来完成记录鸽子的行为。

最后结果认为有6只鸽子产生了规律的迷信行为,就是采取特定的动作,就会盼来心爱的食物。实际上对于饥饿的鸽子来说,无论它们如何表演,食物都需要再等下一个15秒。有一只鸽子顺时针在笼子里转,在食物来之前在笼子里转两圈或者三圈;另一只重复用头去推笼子的一个上角;另一只鸽子上下摇动头;两只鸽子像跳舞一样,晃来晃去;另一只鸽子则轻触盘子,然后疾驰运动。

这些鸽子实验中的行为,在未被投放进斯金纳箱子进行实验之前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即使这些行为与投放食物没有关系,但看出来鸽子认为他们这样规律的动作,可以盼来食物以解饥饿之苦。

起码这6只鸽子,斯金纳把他们变成了迷信的鸽子。

4,如何让鸽子消除迷信行为

为了进一步让鸽子消除迷信行为,斯金纳又进行了后续实验。先是让投放食物的时间从15秒延伸到1分钟,原来有固定迷信动作的鸽子开始抓狂,上下窜动,就像鸽子在跳舞蹈。(pigeon food dance)

然后开始进行消除鸽子迷信行为的尝试。也就是在前置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饥饿的鸽子在斯金纳箱子里再也得不到食物,无论它们是展示以前迷信的行为也好,还是在后来跳起鸽子舞蹈也好。

研究者发现,随着试验的进行,鸽子的迷信行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完全消失,它们不再是迷信的鸽子。这个过程从迷信到消除迷信,鸽子投喂反应使用了10000次才完成。

三,斯金纳迷信鸽子实验的启示

1,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迷信?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人的情绪形成、性格形成与成长环境和遗传都有关系,所以至于一个个体是如何产生对某一事物迷信的,成因很多。

人在面对自然环境的时候,有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自己无能为力,显得很渺小的时候,对于自己希望办成的事情,所追寻的结果,没有把握。

所以,正视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不自信,才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外力帮助上。

一旦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就是斯金纳所说的正面刺激因素,下回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又会老调重弹,迷信就形成了。

2,为什么迷信一旦形成,非常不易消除?

迷信一旦形成,很难消除。斯金纳的迷信鸽子,在经过了10000次的负面刺激之后,才彻底消除了迷信行为。

假设在这个过程中,比如已经到了8000次,又有一次正面强刺激,也就是刺激的不一致性,那么迷信行为就可能不会被根本消除。就像前面所说,如果围着桌子乞食的狗,你想杜绝这种行为,但是你的家庭成员趁你不在,偷偷忍不住给它一两次,想戒掉狗乞食的行为就不可能了。

由于人的希望结果有多重性,人的需求有多层次,人的渴望也是多样的,因此人在第一个愿望满足不了的时候,很容易退而求其次,找次优的替补。比如说,喜鹊登门叫,你最大的愿望是升官,过了今天没希望了,有人发红包,也你可能认为喜鹊叫对了,好事对应于此。

所以,人总能找到自圆其说的办法,听到喜鹊叫,然后来在生活中找证据证明喜鹊叫好事就来了。这样的心理学效应,让迷信的行为戒绝很难。

3,负面刺激形成的迷信,威力要远远大于正面刺激形成的迷信

人类为了生存,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因此,对于可能带来伤害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

同样对于迷信来说,相比较于正面刺激因素和负面刺激因素(reinforcers and punishers ),负面刺激因素因为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效果比正面刺激因素大得多。

就是说,相比较用迷信的方法去争取好的结果,你更愿意用迷信的方法去规避你可能受到的伤害。

4,迷信的正面作用

无神论者认为迷信是愚蠢的表现,可是正象马克思所说:宗教的存在,可能最后随着人类的灭亡而消亡。迷信也是一样,恐怕是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有各种形形色色的迷信存在。从某种成熟度上来说,迷信的存在有它的正面积极意义。

①心理慰藉作用

原来农村里缺医少药,生病了请跳大神,有的时候居然也可以治好病。口口相传,才让原来的大神,在封闭的农村有一定的市场。

人类往往在病重的时候才想起跳大神,巫婆来到后,准备一套仪式,然后是绕火转来转去,口中胡言乱语,自言天神下凡。大神跳完后,抓把香灰,入药喝了。有的时候,居然治好一些疑难杂症。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上的心理慰藉作用,香灰相当于安慰剂(placebo)的作用,是你心理以为天神保佑你,你的病该好了。在心理安慰情况下,你的免疫系统开始发挥作用,最后疾病痊愈,功劳却归功于跳大神。

②增强自信作用,困难局面时增强自己的能力和控制力

迷信有时候能起到增强自信的作用。南方人做生意的往往去求财神,在遇到中大生意关口的时候,更是求财神保佑。

为什么有时候灵验?实际上能做生意,都是由一定的资源条件基础,由于因素众多,前途未卜。你到庙里抽个上上之签,和尚告诉你大吉大利。你以为得到了神明保佑,因此充满自然踏上生意征程,然后果然如你所愿,满载而归。实际上,保佑你的正是你的自信,是你的自信,让你生意顺利。

庙里的和尚深谙此道。不信,你可以把竹筒里的竹签倒出来看看,大多都是好签,上上签,你抽得之后,再送上几句好话,哄你掏钱。

如果,真是随机,许多人抽不着好签不掏钱,和尚在哪里吃斋?

③危险工作者比正常工作者更为迷信

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从事危险工作的从业者往往都有一些特殊的迷信行为。

可能的原因就是危险从业者的工作职业压力大,因此用一些迷信的行为来寻求解脱,找到缓解压力的一个泄压口。

相关文章

  • 心理学笔记:11,人为什么会迷信?迷信者为什么难以改变?

    一,凡人都可能与迷信沾边 迷信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信之处。只不过有的说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迷信...

  • 人为什么会迷信?

    网上有个段子: 女人为什么会相信按摩胸部胸部会变大,按摩脸脸会变小? 你要是问一个正在执行这些按摩术的女人,她会告...

  • 未解👀

    什么叫迷信?人类历史中,迷信和人类发展是什么关系?什么叫科学?迷信为什么不科学? 一、什么是迷信? 迷信就是心理安...

  • 破除迷信的界限(上)

    此处迷信并非如街头算命一般的迷信,主要是指,对所谓“文化人”“大佬”等人物的迷信。 为什么对这类人会形成某种“迷信...

  • 迷信为什么这么难以消除

    迷信说起来简单,但是想消除或者提高人们的分辨能力确实不简单,因为其背后牵扯到的是整个个体心智的提高,唯有一个人的心...

  • 今日笔记与感悟之人为什么会迷信?

    一个人之所以迷信,是因为强行将自己的行为跟某个结果关联(错误的因果关系)​,从来不去思考真的是这样吗?有其他原因吗...

  • 人为什么还笃信迷信

    来到21世纪,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可以说相较于几百年前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似乎不太会去想它们究...

  • 都是你方的!

    人会迷信。迷信和信仰不同。信仰是坚定的信念,知道为什么相信,追随并去实现自己的信仰。迷信带有迷惑,甚至自己都不知道...

  • 东北紫色内裤脱销:人为什么会迷信?

    最近在东北三省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所有的紫色内裤供不应求,全部脱销。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购买者都是高考学生的家长...

  • 避免迷信大全

    什么才是迷信 不迷信自己 不迷信古代 不迷信玄学 不迷信非证据证明学 不迷信人 不迷信权威 不迷信商人 马云1 马...

网友评论

  • caa6f0619bec:《潜意识的力量》——约瑟夫•墨菲

本文标题:心理学笔记:11,人为什么会迷信?迷信者为什么难以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ui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