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渐渐之石》:宝宝不是莽夫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遑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遑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辽代时,中国产生一种极端的酷刑——凌迟。专门针对那些声称“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的好汉,使之想速求一死而不得。这种刑罚采用零刀碎割的方式行刑,俗称千刀万剐。据说,好的行刑刽子手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割到一千多刀而不死,行刑过程令人不寒而栗。
对一个稀里糊涂的人而言,什么样的痛苦都不足以撼动他。
中国有“无知者无畏”的说法,对一个无知的人而言,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感到敬畏。反之,对一个渊博的、经验丰富的人而言,总是能够敏感的预见到危机的来临。
《小雅.渐渐之石》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首预警诗。
背景——一群长途奔袭的士兵,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渐渐之石”,高峻的山崖忽然撞入眼帘!“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兵士们相继惊叹:
士兵甲:“那山崖真高呀!”
士兵乙:“是啊,这山崖真实险峻!”
第一小节,“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山路是那么遥远,登上高山,回头望去,来时路是那样的漫长;向前望,我们的征途跨不到尽头。这样的行军,真是苦不堪言。第二小节,“山川悠远,曷其沒矣”,这里显然是在第一小节基础上的递进。山路那么遥远,这样苦不堪言的行军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
第三小节描述了两种与行军有关的现象。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白蹄子的小猪,争相跳过水坑。这或者是作者对自己看到现象的描述,或者是对士兵们涉水行军的一种比喻。隐喻了此次行军的潜在危机正在逼近。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这是一种天象。月亮靠近毕星了,大雨滂沱的日子即将到来。这无疑对这支长途奔袭队伍的前行,是另外一种打击。
三个小节,一直在重复一句极为相似的话。
从第一小节的“武人东征,不皇朝矣”,到第二小节的“武人东征,不皇出矣”,再到第三小节的“武人东征,不皇他矣”。三个小节,只有一字之别。
从第一小节的将帅东征无暇顾及早晚,到第二小节的无暇顾及回去的退路,再到第三小节的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笼罩在这支队伍头顶的阴影越来越大,诗中虽未明确叙写危机的到来,但一种不祥正在一点点逼近。
显然,诗作者也是行军队伍中的一员。他没有办法左右队伍的行进,但是相比于那些自顾行军的兵士,他更敏感一些,透过高峻的山崖,长途的奔袭,漫无目标的行军,正经历着的困窘,行将到来的滂沱大雨,他意识到了这支队伍的灭顶之灾。
无奈之下,写下这首歌,悲凉的在行军休息的空档哼唱——宝宝不是莽夫,但宝宝有什么办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