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中的智慧

作者: 人间碎碎念 | 来源:发表于2019-04-04 20:40 被阅读14次

    翘首以盼的Rita Keller老师开课了,意外又不意外的,Rita老师把我们对瑜伽练习的理解引向了新的深度。

    撇开练习技巧不言,单讲讲从课上感受到的瑜伽智慧。

    观察

    五天的课程固然讲了许多习练技术上的要点。但诚如老师所说:你们到这儿来,是为了构建体式理解的结构。如果只是为了学些要点,那没必要到这儿来,因为这些你们多少在其他课堂上听过。

    五天课程中老师一直在引导我们观察:

    第一天没有任何要领,只在一遍遍的体式中让我们观察:观察每一个体式中呼吸在如何协同动作的完成;观察体式变化之间,肌肉状态在如何变化;观察在练习之后,心意是什么样的状态。

    最后带我们总结:呼气在什么动作中自动发生,吸气又在什么动作中自动发生。

    老师甚至带我们体会了逆着呼吸规律来的体式是什么感觉;以及,顺着呼吸规律来,并有意加强它,它将带领体式到达一个什么样的深度。

    她说:

    人的身体具有天然的协同智慧。观察它。放下头脑干涉的观察它。你将发现身体的自然智慧。

    了解它的规律就可以充分利用它:把这个规律放大,帮助你的体式更深入。

    然而在成年人的观察中,大脑总会不自觉的干涉,干扰身体智慧的自然运行。为了不给大脑留下思考和控制的时间,你可以快速而流动的去做体式,在流动中让大脑让位,让身体的智慧占据主导,重新浮现出来。

    观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 - 瑜伽生活智慧之一

    让行动器官工作

    老师一直在强调:

    手和脚是行动器官,让行动器官做他们该做的工作。

    她一遍一遍的让我们体会:当行动器官松松垮垮时,人是怎么样一个随意而松散的状态;当行动器官警觉而有力时,全身肌肉和器官在如何警觉而活跃的上提,呼吸如何在身体架构起的空间中安定而规律的发生,此时,心意稳定而轻盈。

    牵一发而动全身,老师讲到“整合”:当你的脚外侧如实的紧密踩向地面,你的胸腔自然的宽阔上提。

    所以要让行动器官做出他们应有的工作。 “Always refer to the source。”

    识别什么是生活中稳打稳扎的根基。即便辛苦,也要让它们如实的稳扎地面,托起生活。- 瑜伽生活智慧之二

    如实的专注

    在行动器官的工作中,我发现了在体式中我的散漫和不专注。比如:

    - 需要手外侧的力量时,肩膀在不自觉代替手的工作:因为手外侧太弱了,肩膀便第一时间绕过觉知去帮助手偷懒。难怪我的肩胛一直紧张而不能回归正位呢。因为该做功的手不在做功。发觉这一事实后,下一次我尝试全神贯注于手外侧,将所有注意力的中心聚焦于手外侧,才终于找到手外侧真实发力的感觉,肩膀“消失无踪”。

    - 下犬中,行动器官手和脚同时接触地面,同时做功。当真正专注于手和脚的做功而全然不顾其它时,体式其他部位的结构自然的建立起来。

    而我并不总能如此:

    - 有时循着过往对自己的理解,知道肩胛会塌陷,便去关注肩而分散了对手脚的注意力。

    - 有时大脑爬满各种思想:“太累了”、“我做不到了”、“什么时候出体式”。于是全身呈现垮塌的姿态。

    不如什么也不想,卯足了劲,注意力只在手脚的做功。

    这样哪怕体式中再辛苦,也有坚定的结构建立。相比之下,大脑打退堂鼓似的乱敲还是更令人沮丧一些。

    后来我在艾扬格大师的《瑜伽花环》中看到一句话,大意是:

    让大脑成为如实的观察者,让身体成为行动者。

    此为正确的做功。

    - 瑜伽生活智慧之三

    原质三德

    老师在带领我们理解瑜伽时引入了印度哲学的概念。

    原质(大概可以理解为物质世界和物质身吧)具有三德,只要没有抵达神性,就永远没有脱离三德。三德永远在互相转化和变化。

    瑜伽中的智慧

    惰性是黑暗、沉寂的状态;激性是动的状态,代表欲望、觉醒和激情。惰性和激性融合时,产生悦性 - 平衡与和谐的状态。(摘自简书作者朱灿Eva《影响身心平衡与和谐三类gunas》)

    瑜伽中的智慧 瑜伽中的智慧

    这个概念于我是一种疗愈:有时我过于要求自己保持在某一种状态中,而视其它状态为不好。既然三种状态之间互相转化是自然规律,那我也没必要拧着自然规律来、跟自己较劲了。

    与其批判,不如调谐。既然悦性、惰性、激性都是身体和生活需要的状态,那么我们便可以认识当下的状态,然后适当增减其它元素,来达成悦性的平衡。

    接纳每一个当下的现状。识别它。并利用它们之间的转化规律适当平衡它们。- 瑜伽生活智慧之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瑜伽中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xc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