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小妞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在2018年的七月,有这样一部电影:它在点映期间票房破亿,它被称为中国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它让国产电影阔别十五年再次出现九分以上的高分。我想,这部电影一定会被人记住。它叫《我不是药神》。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整天浑浑噩噩以卖印度神油度日的程勇偶然结识了慢粒性白血病患者吕受益,从他口中得知在印度走私仿制药可以获得巨大利润,为了这巨大的利润,他铤而走险卖起了仿制药,成为了印度仿制药的国内首席代理。因为正版药要三万七一瓶,而仿制药只要五千块。程勇渐渐成为病友口中的“药神”。
但同时,咄咄逼人的制药公司和警察的追捕也接踵而至。为了自身利益,程勇放弃了代理权,成为了所谓的“人生赢家”。但吕受益死和病人们的惨状让他良心发现,重新卖起了药, 价格也只要五百元。但尽管如此,程勇还是入狱了。在自身利益和千万人的性命面前,程勇选择了后者,成为了真正的”药神“。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这部电影并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它是根据真实的的事件改编而成,在现实中真的有一为“药侠” ,他叫”陆勇。所以说,这部依托于现实的电影本身就有一种让人相信的力量。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它掐住了社会中很尖锐的一个问题: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片中治疗慢粒性白血病的特效药叫“格列宁”(现实中为格列卫 ),一种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一瓶药的价格为三万七千元,使用时间是一个月,而患者需终身服药。一年四十多万的药费在十几年前,实在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承担得起的。没有钱买药,便只有一条路:等死。“命就是钱。”真相有的时候就是如此的赤裸裸又鲜血淋漓。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片中的患者奶奶的话好像还在耳边:“五万四一瓶药,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最大的病,是穷病。着实没错。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为了挽救得白血病的孩子,单身妈妈刘思慧委身于风尘,陪酒、卖笑、跳艳舞。看着骚扰自己的人因为钱在台上大跳热舞,她兴奋的喊着“脱!”近乎报复性的宣泄着。从她后面的性格来看,她以前也是一个倔强骄傲的姑娘,但倔强、骄傲在孩子的命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吕受益,是全片我最心疼的人。整场电影下来,我都不敢透过他脏兮兮的镜片去看他的眼睛。他的眼神,太悲伤、太无奈、太无助、太绝望,当得到仿制药后,他的眼睛里才燃起了一丝丝的希望,小心翼翼的,像极了寒风中的烛火。在看到自己几个月大的孩子的时候,眼神里又流露出无限的温柔、留恋、不舍。我们都知道,他还想看着宝宝长大、结婚生子。这个有点“怂”的上海男人,是那么的真实存在过。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黄毛,这个看起来好像“非主流杀马特”的男孩子,有着干净纯粹的少年心性,仗义、直白、善良。如果他没有得这个病,或许他早就回家了,回到那个几千里外的云南小镇。他为什么不回去,因为穷啊。治病的结果,可能是人财两空。他太清楚了。其实他本不必死的,但他注定要成为那个让程勇彻底觉悟的人。如此,相想必他也会开心。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曹斌,充满江湖气的警察,也是程勇的小舅子。但对于这个“姐夫” ,他可以说是非常不屑。对自己姐姐不好?冲上来就是一个酒瓶子。在追查假药这个案子中他是主要负责人,但他也在情理和法理之间左右为难。他是一个执法者,必须捍卫法律的尊严;但他也是个活生生的人,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几千名病人死。黄毛死后,程勇吼着:“他才二十岁,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撕心裂肺不过如此。所以他放弃了这个案子。人情不能大于法律,但当法律不能维护于民的时候也就违背了它的初衷。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最后,我想说说程勇。他的身上有着随处可见的缺点:好吃懒做、不讲卫生、打老婆、狡猾等等,简直列不完。但他同时也孝顺父亲、对儿子也很好。他起初走私印度仿制药只是为了那巨大的差价,中间为了怕坐牢还抛下了病友们,但他后来却愿意搭钱为病友们治病。甚至为此做了牢。
我想人性的复杂也就体现在此。有了这样的人,电影才真正有了灵魂。人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只是人而已。这种矛盾和复杂几乎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体现,比如贪婪狡诈如张长林最后竟然没有出卖程勇,比如那个看车得保安坚信打击假药,竟然好心办了坏事。而电影中被黑得体无完肤的制药公司诺瓦公司,第一颗格列宁就是由他们花费数十亿美金研制出来的。
整部电影充满了克制与张扬。克制在于它没有什么乱抒情的地方。很多台词简单、质朴却像刀子一样划得人生疼,叫人心口鲜血淋漓。表现白血病人的痛苦则是用惨叫声来代替痛苦的神情。有一瞬间,我倒觉得那里不像医院,像屠宰场。
而张扬则是体现在程勇对于金钱的崇拜,这里或许应该说是现代人对于金钱的崇拜。病人们带着口罩排着长队 ,有的百元的大钞、有散碎的零钱也有一塑料袋的硬币,通通都送到程勇面前。他放肆的笑着。激昂的音乐、五光十色的夜场、洒满的钞票,这无不体现着澎湃的欲望。而这欲望是如此赤裸、如此张扬。
电影的片名叫《我不是药神》,这名字为片子填了许多喜剧色彩。但我却更喜欢它的英文翻译《Dying to survival》——向死而生。就像印度格列宁的药标,双手合十,怜悯、慈悲。
《我不是药神》:一场救赎之旅本片一经上就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能引起广泛的思考就已经非常成功。而这样一个勇敢的题材最终和我们见面也可以视为我国电影产业的进步。或许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始终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