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温故:以诗人心读诗人诗,古诗的正确打开方式。
七夕被今天的中国人成为中国的情人节,和2月14日那位“西方的情人”比起来,似乎不那么正宗,也没那么自信。
这一方面,是立场的问题。情人节本是西方的节日,中国没有情人节,硬要去蹭,只好不那么正宗。另一方面,也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在我们的故事中,牛郎织女并没有多少浪漫可言,甚至还有点粗俗野蛮。
牛郎出身低微,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成家已是无望,教育更是无缘,只有身上一点老实勤恳的秉性,为他人生赢来了一点转机。但这种转机也是基于理学层面的:不能亏待老实人。而浪漫向来是被理学嫌弃的,可以说,他这一生,和浪漫绝缘。
这样一来,转机的方式也就变得简单而粗暴。由一头老牛充当掮客,教他如何通过偷衣服的方式将洗澡的女人弄回家。这种方式和一棒子打晕拖回家过日子没有多大的区别,本质就一个字:抢。
抢婚据说是人类早期通用的做法。“婚”字即由此产生,和现代文明精神背道而驰,然而,这可能是那时候底层男子的唯一出路,也符合男女大防的道德要求,所以为封建伦理所认同所歌颂,但绝对和浪漫无关。
有点文化的人,一般不会这样。即使面临绝境,如董永,也是意淫上天慈悲,主动降一仙女,帮他脱离困境,多少还有点浪漫的色彩。而非简单地找一个棒子,偷偷踅到背后把人家打晕。
至于一年一度的见面场景,也丝毫谈不上浪漫。牛郎借助牛皮,千里迢迢赶来,手里非但没有鲜花,肩上还挑着担子。担子前后各有一个筐,一个筐里是锅碗瓢盆,一个筐里是他们的孩子,还有一个稍微大点的孩子坐不下,只好站在他的身边。
这哪里是来约会,简直是来逃难!此时,他的心中恐怕只有一个想法,老婆没了,家里穷,再也娶不起老婆了,不行,我要找回老婆,找回孩子们的妈。不然,这往后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这是正常活下去的唯一盼头,谁都别想拦着我!带孩子来,是为了让母亲回心转意,好跟他回家;带锅碗瓢盆,寓意菜米油盐的生活,是穷人们人生唯一的追求。在这样场景中,你让他们如何谈感情谈浪漫。
没有任何浪漫可言,那为什么秦少游在他的诗中,还要说这样的会面“胜却人间无数”呢?这本是人间最普通的感情,最通俗的想法。可能牛郎临出门前,还专门受过邻居王嫂的教导,才带得这么齐整,富有象征味道。这样的感想和想法,怎么能“胜却人间无数”呢。
只有一种解释,少游诗中的牛郎和织女,并非我们所熟知的牛郎和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并非只有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个故事源于天上的两个星星,从一产生到今天,经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版本。
那么,少游笔下的牛郎和织女,是基于哪个时期那种版本的判断呢?这还要从他诗中的一句话说起:“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出自李商隐的一首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在这首诗中,牛郎还不是人间的放牛娃,而是天上的神仙。《荆楚岁时记》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大意是天帝看到织女织作辛苦,专门为他找了一个男神,并亲自赐婚。可婚后,他们忙着过蜜月,耽误了织布。天帝大怒,又把他们分开,只许一年一见。
所以,李商隐一开口就是“仙家好别离”。所谓仙家,说的就是这两位神仙。李商隐的意思是,神仙们就喜欢干些灭绝人性的事情,一定要万里迢迢,一年才见一次,恐怕这对他们来说特别好玩吧。整句话落在了“佳期”。
什么才是佳期呢?李商隐说,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地点:碧落银河畔;其次要选择一个好的时间:金风玉露时。秋天五行属金,白露也在秋天,所谓金风玉露时,即指秋天最美好的时刻,在这里具体就是“七夕”。
两对神仙,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过着较为优渥的生活,没有柴米油盐的羁绊,没有儿女的牵挂,可以精心选择佳期,并在约定的时间相会,形成一种无比浪漫的氛围。
明白了这层含义,我们再来看《鹊桥仙》。
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就是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比什么都强。可能在秦观那时,织女牛郎的故事与李商隐时期相比,还没有什么发展,也可能是已经有了放牛娃的故事。但两相对比,诗人更钟情于仙人之间的爱情传说,所以有意做了选择。
后句特意提出“人间”,也是专门和前句的神仙相对。意指在神仙的世界里,相会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要挑选最好的时间,拿出最大的诚意,做出最好的准备。这样的相逢,远胜过人间凡夫俗子的无数次相会相约,落脚点同样也放在了“佳期”上。
在少游的词中,为了这次佳期,两人可是费劲了心思。我们看前面的三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织女是织界的女神,自然要有些非凡的手段。据说,她所织布的原料是云霞,织出的布精美无比。“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衣,在另一个典故里面,是没有缝纫痕迹的(天衣无缝)。可以想见,她所选用的原料,是何等的纤细、灵动,让人看不到痕迹。所以说是“纤云”。
所谓“传恨”,也并非真的有仇,乃是传统文化中男女之间特有的一种情愫,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情。在传统文化秩序中,男女之间不方便直接说“爱”,但又要向对方传递这种相亲相爱的感情,只好用其他的词语代替。即使在今天,情人们可以随便说“爱”,但有时也会感觉“爱”不足以表达彼此之间的那种复杂的感情,特别是遇到一点小矛盾,在难舍难分的心理状态下,“恨”可能比“爱”更能表达这种无法言说的感情。就像白居易在总结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时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虽然字面上是恨,但此前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已经暴露了内心。那是一种爱不足以言说的感情,是一种经历重大变故而忠贞不渝、更深层次的爱。少游有一首怀念佳人的词,首句就是“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其中的“旧恨”,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爱。
所以,综合来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就是说为了这次难得的见面,不知织女煞费了多少心思,精挑细选了多少纤云,用那些那些富有灵性的纤云,酝酿了多少个巧合的机缘;不知那飞逝的流星,不辞辛苦,来来往往,在他们之间穿梭,传送了多少掏心的话语;筹划了多少相会的计划,才终于换来了这美好的一天,让他们能在七夕的夜里,渡过漫漫银河,来这里相会。
“纤云弄巧”,在某种程度上,也化用了《古诗十九首》“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云是织女的原料,织是织女的主业,可是,为了这次相会,她已经无心主业,以纤云的灵动,不去织布,而去制造酝酿机会,这样的结果,云虽然巧,但布必定是织不成的。“终日不成章”虽然不说,但“泣涕零如雨”已潸然而至。
“暗度”一方面指夜里渡河,另一方面也有偷偷的意思。毕竟是私人的相会,要有私人的空间,这更增添了佳期的难度和神秘感。然而也只有在这种高难度的筹备和密不透风的行进当中,“金风玉露”的出现,才显得弥足珍贵,令人眼前一下子就豁然起来,从而真正认同那个“胜却人间无数”的说法。
《齐谐记》中记载了个故事:“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以被召,不得停,与汝别矣。’弟问:‘织女何事渡河?兄何当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千年当还耳。’明旦,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
从故事可见,不只是他们自己为相会作了无数准备工作,连整个天庭,都在为他们的相会回避(“诸仙悉还宫”),可见这件事的重要性和时机的特殊性。惟其如此,才更加难得。而纤云、流星、银河与金风玉露交织所形成的独特画面感,更是为这次会面搞足了氛围,才终于有了“便胜却人间无数”的赞叹。
惟其如此,才是真浪漫。
谁说七夕不浪漫,牛郎本是神仙种!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所有,欢迎读者在朋友圈分享。【诗词温故】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已交由专业版权机构代理,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阅读类App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往期温故
编委:
沈芊萱 公子肖 北冥鲲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