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脑海中突然迸发出疑问,“初上讲台我是如何备课的?是如何给学生上课的?”奇怪的是我竟然一点也想不起来了,至少在那一瞬间大脑一片空白。于是,脑海在极力搜索着这一系列问题:
初为人师,我想输入给学生我所学到的一切。由于所在的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极度匮乏,我竟然当起了“全科”老师,同时担任语文、音乐、美术教学,也许年轻精力旺盛,我还不知疲倦地自行为学生开设书法课,批改作业至十一二点且不亦说乎。后来,在中学又担任数学兼地理教学,可谓之“阅历丰富”啊!
初为人师,我想做学生紧密无间的朋友。与他们朝夕相处、无话不说。早上,迎着晨曦与几个年轻同事带着孩子们在乡间的小路上跑步锻炼;课间,和他们一起打乒乓球,玩的是酣畅淋漓;傍晚,听他们讲自己的心事,也向他们讲学习的事,可谓与孩子们“知己知彼”。
初教英语,我想让学生取得最优异的成绩。和孩子们“死缠烂打、战术较量......”曾教出了八年(2)班期末统考及格率100%的成绩,颠覆了所在乡镇中学的历史,可谓“小有所获”。
现在回想起来,原来,这就是我的初心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严父。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它可以是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可以是青春时的第一次萌动、可以是工作时的第一次出发......难怪纳兰性德要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觉得还应加一句:“人生还需再回首”。再回首,我心依旧;再回首,对比反思;再回首,重新规划。
在这个物欲横流、飞扬浮躁的社会,我们更要学习玄奘的执着,他始终这样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这是对富有人性哲理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最准确的定位。正是由于他能清晰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时刻回首、牢记使命,才会不畏路上艰难险阻与磨难重重,最终取得真经。
如今,回首再看我的教育路,虽有所获,但感觉太肤浅。觉得在自身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起步太晚、走得太慢。都说:“具有十年教学经验后的老师堪称专家型教师,已全面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自己除了时间达到之外,其余的还相差甚远。
时光荏苒之后,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的忏悔:假如当初我不随意选择放弃,要是我再坚持一下,要是我有恒心和毅力,一定不是眼前的苟且。
为了不让这段话在我们身上验证,我们要经常回首,经常反思,经常对比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才会坚定怎样做才会塑造出将来的我、与众不同的我。愿我们能够时刻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抓住当下,因为余生很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