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1000天视频演讲+写作挑战的第399天,继续分享沟通这门艺术中的共情部分。
知乎上有个帖子,一个妈妈提问:
我女儿今年上大学,她要一个LV包作为她礼物,我该对她说什么?
帖子下面各种回答,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是我,我什么都不会说,我想听她说。
有人可能急于教育孩子,不能沉迷于奢侈品,不要太虚荣……
这个女儿为什么想要一个LV包包呢?想要一个LV包包多久了?是什么时候对它感兴趣的?这些都是这位妈妈题主需要了解的。
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了解这些必要的信息,就开始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讲我们认为对的“道理”。
这时候的倾听,大部分都是倾向式倾听,就是在倾听的一开始,就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得出具有倾向性的结论,整个过程带有偏见和思维定势。
和倾向式倾听相反的,是共情式倾听。抛开自己,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去控制和引导交流。
能够共情式倾听,可以让我们有限提升共情能力,达到共情状态,沟通更愉快。
共情式倾听,分四个阶段:
一、抛开自己。
抛开自己,就是不评判,不给他人贴标签,不做简单分类。
不管我们觉得多了解一个人,对一件事多了解,都没办法确定这个人当下对这件事的真正看法和感受。
共情的态度是:我们相信人和事,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没有基于过往下判断的权力。
就像知乎中的妈妈,可能对于女儿非常了解,可是也得意识到,孩子在不断长大,她经历了、看到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对Lv包包是怎样的看法?
二、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
尽量使用开放式问题。
妈妈问你:“你是开心还是痛苦?”这是封闭式问题。如果问你:“你现在感受怎么样?”这就是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把选择和权力交给被问的人,不仅可以让问的人了解更多信息,还可以让被问的人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问题。
三、做评估
评估和评判不一样,评估是以共情为导向,找到真实情况的能力,分为评估对方和评估自己。
走出自己,走进对方的世界,根据她的过往、积累、资源,动机、品行,这是评估对方。
评估自己,需要我们反思在倾听对方的时候,有没有带有自己的偏见?有没有因为自己的情绪、需求、脆弱扭曲观点。
四、向对方表达“感同身受”的话
感同身受的话,分为两个部分:情绪的认可+表达你的理解。
例如有人说:害怕和老公沟通,怕两个人吵架。
这时表达共情的话是:
我感觉好像你有点沮丧(对对方情绪的理解),你希望和老公好好相处,可是找不到方法(表达对她想法的理解)。
进行以上四个步骤,就是一个完整的共情式沟通啦。它需要我们专注,好奇,需要有耐心培养,不可能一步到位。
从现在开始,练习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