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也有故事系列(之八)
越洋跨海圓一夢
——“亞洲小姐”吉麗和臺灣夥伴林孟瑾的故事
13年前吉丽(左一)与台湾干妈一家在一起這個故事從醞釀到完成我寫了兩年多。確切地說是兩年零五個月。
是什麼故事要用那麼長時間才能完成呢?這還要我慢慢道來。
2010年剛過完春節,3月初,我就接到了參加第二屆海峽論壇的通知。全國台聯作為論壇的主辦單位之一,要承辦兩個分論壇,其中之一是兩岸和平小天使專題分論壇。我們的任務是:在論壇期間承接臺灣第十二屆小天使回訪福建並與東南衛視合作,做一檔專題訪談節目。
承接回訪的工作雖然繁雜,但由於輕車熟路,一切有章可循,且有福建方面的密切配合,並不會牽扯太大的精力。但做一檔訪談節目,靠不得別人,對我們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時間緊迫,趕快同導演溝通吧,電話那頭導演只說訪談要有故事,而且要有吸引人的故事。
就當時而言,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已經舉辦了十二屆,延續了十八年,故事的確有不少,但是哪些故事最吸引人,最有代表性,而且能以恰當的方式拿到電視訪談舞臺上來,卻讓人大費周章。
我開動了幾乎所有的關係,廣泛地尋找線索,先找人,再找故事。基本的方法是:通過有關地方台聯找到當年的小天使,再從他們那裡找到臺灣結對小夥伴的線索,然後將線索傳給臺灣方面,請他們協助尋找;找到了還要落實能否來大陸參加活動。就這樣,先後落實了好幾對,很是讓人有成就感。仔細梳理這些故事,大都是當年互訪結對之後,延續過一段時間的聯繫,後來因種種原因就中斷了。能夠通過活動和訪談幫助他們聯繫上固然是好事,但從這些人的故事中卻反映不出小天使活動的展延性,能否找到持續不斷保持聯繫和互動的例子呢?
時間關係,我不得不根據已經掌握的線索著手策劃腳本,但是事事追求完美的心裡總期待著還能有更精彩的故事被發現。
就在這時,從朋友處得知,臺灣創價學會的幹部易汶杏大姐的女兒林孟瑾和雲南的吉麗始終保持著聯繫,而且最近還有互動。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興奮,憑著多年做編輯記者的直覺,我知道這正是我要找的故事。由於自己曾經帶過第十一屆和十二屆小天使參訪團去臺灣,兩次都曾到過創價學會,認得易大姐,於是馬上想辦法與她取得聯繫。
從易大姐那裡我很順利地得到了林孟瑾在日本的聯繫方式,我試著給她發了一信,很快就收到了回信,當然是易大姐提前通知了她。從林孟瑾的信中我得知,她今年滿20歲,是美國創價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她從小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裡長大,父母一直支持有促于兩岸和平的活動,所以她們家連續多年都是兩岸和平小天使的接待家庭,曾經接待過來自廣州、昆明以及青島的大陸小天使,也因此與大陸小天使締結了美好的友誼。或許正是受這種耳濡目染的影響,她參加了第六屆的臺灣小天使,于2011年訪問了山東和北京。實地造訪大陸讓她開闊了眼界,也深刻地體會到兩岸和平小天使交流活動的真正意義。她說,其實隔絕兩岸人民的是政治,只要人們用真誠開放的心來認識彼此,就會發現共通點一定比差別多,兩岸同胞的友誼絕對可以超越空間跟時間的束縛。
吉丽(左一)与台湾干妈、林孟瑾在一起我又同她有了幾次電郵往返,知道了她和吉麗故事的大概——
2000年,林孟瑾家接待了來自昆明的小天使,她叫吉麗,她們在短短的幾天相處之後就變成了好朋友、好姊妹。在機場送別時,林孟瑾流著眼淚答應吉麗一定會去雲南找她。沒想到一別就是十年。或許是兌現當年許下的心願,抑或是當年吉麗口中描述的雲南太具吸引力,總之,在2009年底,林孟瑾和美國創價大學的幾位同學及教授共同策劃了一個研究雲南少數民族的課程,她們計畫去雲南實地考察。計畫得到了學校的贊同和支持。2010年初,一行人即將奔赴雲南,林孟瑾同吉麗聯繫,高興地告訴她這個消息,誰知此時的吉麗已在萬里之外的澳大利亞留學,趕不回來,這未免讓孟瑾有些失望。可是吉麗讓孟瑾同她的父母聯繫,說父母親會接待她們。2010年1月,林孟瑾如願以償地踏上了彩雲之南的這片土地。到了昆明之後,她馬上跟吉麗的父母聯絡。孟瑾回憶說,儘管從沒有見過吉麗的父母,但當相見的那一刻,竟然猶如許久未見的家人一般熟稔親切。吉麗的父母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像遠足的女兒回到家一樣。那次雲南之行,林孟瑾帶去的一行人收穫滿滿,不但領略了彩雲之南的佳勝美景,而且圓滿地完成了課業任務;孟瑾自己也得償夙願,親身到了好姊妹的家鄉,而且認了吉麗的父母為乾爹乾媽,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能同吉麗見面。但是她相信,將來一定會在世界的舞臺見面的。
林孟瑾把吉麗的郵箱告訴了我,儘管十年沒有見面,但她們始終保持著聯繫。她自己表示可以利用假期來大陸,非常期待能同吉麗在福建相見。
我馬上給吉麗發去了邀請,並把此次活動的意義向她作了介紹,而且特別強調孟瑾會來。兩天后我收到了回郵,吉麗說,她現在澳大利亞學習影視專業,課業非常緊張,又不在假期,所以不能參加。她也覺得這次活動機會實在難得,只能表示遺憾了。
其實,真正遺憾的是我,就這樣,我策劃中的一個訪談故事不能用了,雖然林孟瑾也參加了活動,但只有她一個人畢竟不圓滿。
在廈門和福州,我得以近距離觀察林孟瑾,的確是個好姑娘。特別是她參與主持了在福州歡迎宴會上的文藝演出,給我印象深刻。她自我介紹說:“我叫林孟瑾,雙木林,孟子的孟,秋瑾的瑾。”台下,我問她,爸媽為什麼給你起名叫孟瑾,她說,可能是讓我有孟子的智慧,秋瑾的勇氣吧!與同行的臺灣姑娘相比,從說話的語調和處事的方法她更像大陸人,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可能與爸媽從小就教育她和妹妹要有國際觀有關係。她的努力方向也是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國際觀的人——到美國上大學,到雲南采風完成課業,馬上又要到日本做一名交換學生,她希望藉由年輕時期各方面的學習與經歷,使自己將來成為能與各式各樣的人和平相處的世界公民,為兩岸及世界和平盡一己之力。
短短幾天的相處,我們對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臨別時,孟瑾交給我一封信:“親愛的閻老師:這次能在福建認識您真是我極大的榮幸。您的溫文爾雅、平易近人和具有使命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幾天我親眼看到了閻老師不辭辛勞為小天使活動奔走的身影,我打心底裡尊敬您。經過此次海峽論壇的活動,我下定決心要將此行的各個畫面好好記在心中,一有機會便會宣傳小天使這項意義深遠的活動。我決心一生為兩岸的和平奮鬥。謝謝閻老師。孟瑾敬上。”說真的,捧讀這封信,我感到很欣慰。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沉浸在同和平小天使相處的回憶之中,出於職業習慣和愛好,用筆記錄同他們交往的點點滴滴,名為“天使也有故事系列”,陸續竟也發表了六七篇,產生了一定的反響。但是,吉麗和林孟瑾的故事始終縈繞在心頭,不知從何處下筆。
今年轉過年,我們開始籌備兩岸和平小天使20周年紀念活動,中央電視臺對這項活動很感興趣,主動提出要為我們做一期節目。這又是一檔以訪談為主的節目,導演同樣跟我要故事。而且要精彩感人的,這又勾起了我啟用吉麗和林孟瑾故事的念頭。
吉丽穿模特服装照
導演對這個故事非常感興趣,表示可以在訪談節目中安排一個“圓夢”環節,借由她們兩人的相見,展示小天使交流活動的展延性,也就是從他倆的身上體現小天使活動對參與者人生軌跡的影響,對兩岸關係正向發展的積極意義。唯一擔心的是怎樣才能把這兩個人聚攏在舞臺上。
線索是我提供的,請人的任務也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我的身上。我先給林孟瑾發去郵件,又向臺灣創價學會的易大姐提出此事。很快就收到了母女倆的回復。林孟瑾告訴我,她已經在美國大學畢業,馬上就要到日本一家公司上班,她向公司提出推遲報到的申請,並獲得了批准,可以來京參加活動,而且非常期待能在北京與吉麗見面。易大姐說,她支持孟瑾的決定,而且她也要帶隊來京。此時,我已知道這次創價學會要來80餘人參加活動,易大姐是第二隊的領隊。
又輪到請吉麗了。我按照以前留下的信箱給她也發去了郵件。但是好幾天沒有回復。我有些焦急,把情況對易大姐講了,並把給吉麗的信轉給她。可能是易大姐的主意,孟瑾馬上給吉麗寫了一信——
親愛的吉麗!
你好嗎?今年何時畢業呢?
我才剛畢業、回到臺北,接下來八月底要搬去東京工作。祝福你順利、收穫滿滿地畢業喔!畢業後的打算如何呢?你那麼優秀,一定有十分出色的表現!
以下的信件是目前負責兩岸和平小天使20周年活動的策劃人——閻老師的來信。他非常想跟你聯絡上,因為我們倆跨時空的友誼對此活動意義深厚!
我七月初時會去北京參加小天使20周年慶!真心誠意希望能見到我久違的雲南小天使——吉麗。不過我也知道你有課業、自己的行程,突然希望能與你見面或許聽起來很勉強,但是請你與他聯繫,他想瞭解你的近況。
請代我向你父母問好!真希望能再去雲南拜訪你們。我們什麼時候能見面呢?期待在世界舞臺上與你相逢!
孟瑾上
真得感謝孟瑾,也兩三天的功夫吧,吉麗終於回信了,我好高興。吉麗在信中說,她在澳大利亞的學習已經接近尾聲,近期要參加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好請假,所以不能參加了。我的心情從高峰又跌倒了穀底。及時向導演彙報,導演也覺得遺憾,出於無奈,提出請吉麗拍一段錄影,然後在現場播放。這種方式效果畢竟差了許多,但也算聊勝於無。這一點吉麗滿口答應。
不死心的我把進展情況告訴給海峽那邊的易大姐,信中難掩心底的遺憾。
那天下午快下班了,易大姐打來了電話。她興奮地告訴我,剛同吉麗通過電話,在她的勸說下,吉麗答應來了。得知這個訊息,我一下子又興奮起來(說真的,我的心臟還算健康,不然,真的承受不了這樣的“過山車”)。
隨後我收到吉麗的郵件,主題是“我能來參加啦!”。吉麗信中解釋說:“很抱歉之前的不便。剛剛乾媽給我打電話,一直在勸說我來參與,我也是之前因為真的是手頭事情太多所以才推掉,但是既然乾媽都勸說了那麼多次,而且我也想了又想,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可以再次和她們相見,所以我最終決定參加這次的活動。” 畢竟還是乾媽的面子大,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嘛!
於是,一切都按照能來的方向運作且十分順利。導演組也非常滿意。但是導演提出一個要求,必須把二人相見的最後一刻安排在訪談舞臺上。這讓我犯了難。我當然能理解導演這樣做是為了舞臺效果,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安排在最恰當的時刻以追求收視效果。但是吉麗到京後還有兩天才能在電視臺錄製節目,這兩天吉麗和林孟瑾都在北京,甚至能夠通話,但卻不能見面,為了回避,還必須安排不住在一個酒店;還有訪談節目的第二天,活動就要結束,吉麗要趕回去,孟瑾也要隨團回臺灣,也就是說,我們留給兩個分別了12年望眼欲穿希望見面的孩子只有不到20個小時的相處時間,這是不是太殘酷了?
我分別把這個決定告訴吉麗和孟瑾母女,她們知道導演這樣安排的道理所在,雖不情願,但表示理解,只是看到孟瑾嘴都撅起來了。我安撫她,只要訪談現場見面之後,保證讓她倆不分開,晚上讓吉麗搬過這邊酒店來住,倆人住在一起也可以。孟瑾臉上這才有了笑容。
吉麗到京那天,我特意安排來京參加夏令營活動的雲南台聯鄒處長協助接待她。同為雲南老鄉,吉麗自然更親切。電話裡,鄒處長不時報告我她那邊的情況。忙過手邊的節目排練,我趕去友誼賓館看望她。
這是我倆第一次見面,沒想到吉麗有一米七幾,亭亭玉立,是個氣質很好很漂亮的姑娘。通過在旁的鄒處長介紹,我才知道2007年吉麗還在上高中的時候就被選為“亞洲小姐”,難怪連孟瑾在信裡都誇吉麗“優秀”。吉麗本人對此也很低調,始終沒有跟我提起過。她說不想生活在那樣的光環裡,要學一門專業另辟自己的人生。
我們三人一起吃了頓火鍋,算是為吉麗接風。我把這兩天的安排告訴她,總覺得有些對不住,沒想到吉麗很灑脫,說她的幾個朋友知道她來北京,已經把這兩天排滿了。
7月8日到了。且看這天的安排:
上午9點鐘我們全體人員就來到中央電視臺,走台,彩排,林孟瑾和她的媽媽當然也在隊伍中。中午12點半,吉麗到中央電視臺大門外,導演組派人去接,迎到貴賓室休息。下午1點鐘,節目開始,吉麗被導演安排在樓上導播室,可以在最佳角度俯瞰整個演播廳,觀看整場節目。這也是導演對這兩天“殘酷”安排的一種補償。這也導致了吉麗提前就看見並認出了在臺上演出的孟瑾,眼淚噴出了好幾次。快到吉麗上場了,導播把她引下樓,帶到台前。二人沒走到台中央就抱在了一起,又一次淚噴。接著,吉麗無意間又看到了台下的乾媽,易大姐上場,又一次擁抱淚噴。隨著情節的推展和與主持人的互動,我看到台下的觀眾,許多都在跟著擦眼淚,這一切都是預先期待的效果,至此,才印證了此次“殘酷”的安排有多麼必要。
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母女三人走下臺來,自那以後,我看她們的手幾乎就沒有分開過。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非常燦爛的那種。
那天晚上是怎樣度過的,只有她們母女三人知道,據說是說得嘴都張不開了就睡著了,應是很晚很晚了吧,否則早上為何都滿臉的疲憊?
至於分別的情形如何,不在我講述的範圍。我要贅言幾句的是,有些事是值得堅持去做的,只要鍥而不捨,機會也會等來。而有些故事就像美酒,越陳越香。我用兩年多寫下這個故事,時間是長了點,曲折多了點,但蚌病可以成珠,不是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