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文核心观点:传统教育知识教学有余素质教学不足;学生被逼迫学习自己动力不足,必须培养学生兴趣,快乐学习;思维方式培养,知识框架构建,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教育重点考虑问题。一定要培养一技之长,这是未来立足根本,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能力不分贵贱,精通就好;未来教育本质不变,表达形式会有新变化新组合。
读完核心观点即可,文章不必阅读,又臭又长。
几年前一些师弟师妹去国外留学,有些去了哈佛剑桥牛津,我一般嗤之以鼻。他们的追求可以理解,有的想去体验并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有的想镀金回国发展,有的或许向往国外的自由和福利。他们的诉求很好理解,但我仍认为,在国内发展的好,才是真人才。我的理论非常简单,国内的环境才是最复杂的,只要能在国内混得开,到世界任何地方都差不了。
多年前就有过讨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吗?多年前从加拿大回国的朋友跟我讲过那边的生活,那时候我对国外的医疗,教育,保障等有了新认知。原本认为瑞士等发达国家要饭的都比国内小康富裕是假的,后来发现,是真的。又听说迪拜捡垃圾的放到国内个个是富翁,那边房价远低于北上广深……随便来点年终奖40万……我想,穷乡僻壤出剽悍,我们生存能力应该更强才对,不然地沟油白吃了。
事实真如此吗?最近我竟然有点恍惚。今天谈谈教育,我不想批评国内的教育制度,也不想探讨寒门贵子的可能,我只想说说知道的一些事情,表达一点浅薄的认知。关于国外教育的文章很多,最近有两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是小学的课堂报告,一个是项目制教学。国内教育饱受诟病的有几点,一是教育不公,二是减负口号下学生压力的增加,各种辅导班层出不穷。看到不少小学生自杀,那么多人抑郁,我真替教育担忧。
从科举开始,教育就病了,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才算走向正规。很可惜,多年来一直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口号大于实质,大约是人口过多,必须用应试教育筛选区分,不然,素质都好,机会有限,同样解决不了问题。这些都不是关键,我更关心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培养了那些能力和习惯,因为我经常怀疑K12教育里面学的东西用处不大,或者说,孩子们只是背会没有体会,更不用说运用。
几十年了,课程内容变化不大,教学方法变化也不大,除了多媒体和互联网手段,学习还是按部就班。每天除了背诵就是做题,18岁之前基本不会实践,基本不会总结,基本没自己的人格判断选择,没有自我,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独立的三观,更不要谈独立思维自主学习了,似乎这些需要在大学里重新构建。18岁前活在父母和老师期盼的世界里,每天重复那些基础,数学或许锻炼的很好,操作能力大部分很差。
比如上文说的课堂报告,国外从小学开始,课堂报告就成为他们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大学里才有,甚至大学都很少,研究生才有。通过安排讨论小组,通过讨论深入了解,甚至批判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由助教来主持,以发言的数量质量做评分标准。我们的教育经历中,会给你很多形式上的民主权,讨论权,可悲的是大家并不珍惜这种权利,民主表决不民主,讨论发言没观点,搞形式走过场,自欺欺人,大约是没有根深蒂固的认识,不明白权利的意义,我认为这都是没启智的表现。
我同学本科毕业后在山东昌乐二中教政治,后来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创建“271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创造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学习效益大幅提高。这种探索一时间被争相报道,很多学校来参观学习,我们也讨论过十分钟的教学,二十五分钟的讨论,十分钟的总结到底能不能改变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很多年后,我也没问过他。我想,大部分的教育仍然是传统教学,不管方法多么先进,内容不变的话,方法再好,学到的仍是皮毛。
去年我去江苏,和一位有情怀的公知聊天,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中国教育问题。我们探讨了教育的根基,讨论如何教育下一代,但并没有具体结论,因为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世界。现在教育成了父母面子的一块遮羞布,他们把压力转嫁给孩子,把希望寄托在老师和教育身上,自己不会教育,却希望孩子给他带来荣光,多么可笑!老师水平一般能力有限,用他们习得的知识,掌握的思维,表达的能力去影响孩子,能教成啥样,家长、老师、孩子都没谱,所以,普通的教育多么危险!
有时候我们骂孩子笨,死脑子,一根筋,孩子为啥这样?我不认为是智商问题,大部分是教育问题,孩子从小就没启智,家长根本不会带孩子,要么交给爷爷奶奶带,溺爱放养,不交流不引导,孩子的智商无法开发,心智和思维没有塑形。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负很大责任,自己水平太低,时间不足,不要怪孩子不要怪老师了,先从自己做起。小时候看过一篇故事,一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说能把任何孩子培养成博士,于是随便找了三个孩子,用方法引导他们,比如看书,告诉他们书里的世界很精彩,想学吗?然后用兴趣引导,养成他们好的思维和习惯,果然孩子长大了很优秀。
根据自己经验,但凡我感兴趣的,总想摸索清楚,学习动力十足,不感兴趣的,暂时不去学它。有时候发现一个学科、理论、知识、方法的价值,突然知道它如何用了,马上有了兴趣,学起来很快。于是发现,学生不感兴趣,主要是他不懂,不懂或许因为自己懒,笨,没兴趣,但和老师也有关系,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就相对愿学那个课程,哪个老师水平高,教出来的就相对好。大部分老师只会孤立讲授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能讲明白,却不一定能讲出趣味,讲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老师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知识在现实应用的场景不足,都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很多学生为啥痴迷游戏,而不愿学习?为啥他们对游戏的各种功能,各种套路、配合如此熟稔,对学习却如此抵触?重要一点是游戏的即时反馈性,一个命令发出,马上有反馈,孩子们马上能判断并调整。我们的教育呢?问家长,家长在忙,问老师,得排队得找机会,在学习中我们会碰到各种问题,希望马上解决,却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一长,忘了要解决啥问题了,对问题不感兴趣了,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反馈不及时,找不到成就感,找不到价值所在。
为什么要和实践结合?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及时的反馈机制,能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积累经验和信心,把死知识在灵活运用中系统掌握,这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一个个小成功,会让学生们信心满满,兴趣十足,动力才会强。有了兴趣,有了反馈,自学才会变成乐趣。有些技能学会一辈子忘不了,说话,游泳,骑自行车……这些都和实践紧密连接,每天都在用。不管哪种知识,必须经常练习,可以在读书中温习赞同,在说话写作中运用,在做事儿中实践,甚至每天瞎想,把知识串起来,不用易忘。前提是真正学会,学不会学不精,就不会用。
我们经常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何领进门确实是教学艺术。教学中有很多“笨”学生,讲也讲不明白,讲明白第二天就忘,学会一个知识点却不会灵活运用,不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感觉这学生是死脑筋,不灵光。这种状态受家长(家庭环境)、个人习惯的影响,对这种学生需要更有耐心,教他们基础思维方式,从知识点做起,建立知识串,变成知识树,点线面慢慢让他领悟,是个漫长的过程,可惜,在随大流式的功利教育环境下,没人有这耐心,这个工作需要父母花费心力来弥补。老师只能领进门,如何让孩子入门看老师水平,能走多远,看孩子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养成越早越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人太多,不可能全部优秀,在教育体制内,我们只能让教育自动淘汰掉一部分学生,不适合学习理论的或许适合实,只需教会他们好的道德和判断力,都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中国,人想出头很难,社会环境复杂,社会文化造成的关系、送礼、钱权、地位、差异等,堵住了很多通路,想出人头地,上一辈的福泽,个人的努力,机会的把握,方法论的应用,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梯子,但个人基础必须牢固,这是根本。
我们的教育太传统,素质教育推行的不够,这意味着大部分人只学到零散的知识,没形成大的知识框架,没形成系统的思维,在具体方法论上也缺少,大学毕业后,基本一片空白,素质不错,能力有限。这里提到能力,国外教育则主动能力培养,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项目制教学就是如此,把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中,边学边干,教学相长,这需要很高超的设计,才能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找到需要的理论、知识、方法论,学到并运用,知识才有了生命力。
我认为,同学们在大学中都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这很重要,这是未来竞争的根本。我在读研时一个老师的演讲给我很深印象,他说他有二十多种技能生存,当教授只是其一,他身兼数职,典型的斜杠青年。任何一项突出技能,都能带我们走向一定的社会地位,能让我们触类旁通更快学习其他技能。思维能力(创意),写作能力,科研能力,实践(执行)能力,口才,具体知识技能技术……必须得精通一项,不然大学白过了。“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一招鲜,吃遍天”,有特长有能力才有未来。我不不要求通才全才,专才必须有,合作的社会,专才是标配。
如今很多教育太浮躁,各种培训班太功利,未来,教育的本质不会变,在具体表达形式和基本要素上会有新的整合。平面教学会变成三维多维教学,音像文字情境会整合到教学中,实践会越来越多纳入课程,思维教育和习惯培养会变成主流,知识本身会弱化。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该学什么,知道怎么学,能到达什么结果时就不焦虑了,那些焦虑多数是别人有知识方法,你没有,嫉妒恐惧而已,根本原因是自己知道的太少。
功利的社会故意制造差异化,而传统教育又在培养标准化,这个矛盾暂时无法协调。别人的成功没法模仿,尤其这个时代,每种方法都有时空资源限制,只能学方法思维,而思维每个人应该在传统教育中培养,方法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推来推去,功利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传统教育又很难给人启智,于是,教育必须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速度快,下面执行难;自下而上的革命速度慢,人人觉醒,未来就有希望。
网友评论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引导。
教育的原则是现代化的自然顺应。
教育的组织形式是集体中分班教学。
教育无固定方法。
教育当以人的身心普遍发展规律分阶段进行的同时包容接纳个体差异。
教育的重心在于独立人格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教师与学生没有特定关系。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家庭。
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社会。
道德判断力的根本在于自我。
全面教育与独特教育相结合。
未来的教育是系统化的教育。
贻笑大方了👀
这个行业太有活力了,以至于有些利益团体故意鼓吹,鼓吹知识焦虑,鼓吹教育不公,差异化,阶层固化,鼓吹教育是最后一根稻草,制造危机和疯狂,他们渔翁得利。素质教育,传统教育,考证教育,艺术培训,出国培训,考研辅导……这是中国特色,为啥?僧多粥少,地域和资源的分配不均,好岗位的稀缺性等等,这些暂时无法改变,如果从根上改变教育,人才选拔变了,各种行业会受牵连,很难弄。
国家即便上层施压,下必有对策,各种媒体如果鼓吹,效果肯定不行。媒体除了党控制,其它是利益集团控制,在媒体上发广告的都是有钱人,我们小民的观点只能周边几十个人看,用处不大。所以教育任重道远,我们个人明白就行,社会没那么多不公,社会很公平,各种跑道都有机会,很多家长只盯着高考,往一个口子挤,这种功利心可以理解,但不赞成。孩子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发展自己技能,如果好好学习,掌握方法,哪个行业都能成高手。
暂时只能希望国家在价值观上做普及,不要鼓吹阶层分化,不要鼓吹行业高低等。大众创业就是好的口号,你发现门口卖红薯的有了合理性,他们高兴地说我在创业,充满了自豪感。当年的戏子现在变成了大咖,当年的公务员未来或许很多人不想去当了……每个行业都受尊重的时候,教育自然就公平很多。不再唯利是图,不再唯教育马首是瞻,可以扫大街,可以捡垃圾,可以小买卖,老有所依病有所养,快乐自足……
当人们真正理解在人格上、自由上、生老病死上,道德上,努力上,机会上等是公平的时候,外在的不公就不那么仇恨了。当人们不再和世界攀比,自己和自己,和周边对比,和自己简单的理想对比时,人就不那么浮躁了,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体验自己的幸福,社会就更和谐了。
正如你所说,传统教育确实存在太多缺点,学校教育也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我们也号召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
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
没有好好理解作者的意图呀
有些人能够打破各种桎梏,完成超越,人们称之为英雄。这话是在哪篇文章看的我忘了,但忽然让我想起了腾讯
TGP-平凡人的英雄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