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史哲》律诗散文苑千钻公会
细读《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细读《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作者: 简JN | 来源:发表于2020-12-19 22:09 被阅读0次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大意

须菩提,你认为怎么样?你们不要说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度化众生。须菩提,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呢?实在是没有众生需要如来度化的。如果说有众生需要如来来度化,如来就是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并不是真的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并不是凡夫,只是名字叫做凡夫。

延伸解读

本品中的“众生”与“凡夫”其实还是略有不同的,我们要注意辨别。

众生。《金刚经》第三品时,佛已经讲过,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皆属于众生,并不仅仅指人类。

凡夫。梵语,意思是凡庸之人,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普通人,你、我、他(她),红尘中的芸芸众生,皆在凡夫俗子之列。在佛教中的“凡夫”,则是针对修行的阶位而言,只要是未见四谛之理的凡庸浅识之人,均称之为“凡夫”。

感悟

读者阅读本品内容,应该没有任何难度。本品给我的启迪有两点:

一是无我之境。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无我,只有达到无我之境,才能称之为伟大。能否做到无我,是伟人与凡夫的最本质区别。如果修行之人做不到忘我,是永远不可能修成真佛的。

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就在于总是陷入自我中不能自拔,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我”,“我”能得到什么,“我”能失去什么。生活中常常见到表态调门很高的人,但在利益、荣誉面前,往往很快就败下阵来。

虽然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到佛所说的无我之境,但也不能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心态,属于典型的“唯我独尊”型,其实质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

二是不要有太多的执念。执念,是一座高山,如果翻不过去,就会被它压在山下,不能呼吸。飞蛾扑火,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虽然很多事情无所谓对与错,但一定会有取和舍。

执念太重,不懂得舍弃,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负担。熟悉《红楼梦》的读者大都知道,执念太重的黛玉,最后落了个“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命运;执念太重的妙玉,终究难逃“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下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执着,有时只能是一份期许,甚至是一份自我安慰。在文学作品中,或许,它会迸发出异常绚丽的色彩,给人以无穷的希望和想象,但在残酷的现实生面前,却常常逼得人抓狂。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也许,这是最好的生活态度。一切成败得失,尽全力,听天命,顺其自然,不必过于苛求。

于2020.12.1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细读《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xh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