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烂尾,什么样的剧情走向才不算烂尾,观众想要的剧本和编剧想写的剧本为什么有差距。
按理说,小说作者或者编剧想要什么剧情走向是他们的自由,故事无论是何走向,观众只是看客,接受便是了,为什么会有烂尾的感受呢?作者与编剧写故事难道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写吗?观众的喜好那么固定吗?招摇这部剧被说是烂尾,我看的时候,也是看到一半之后,就没有兴趣接着看下去了,这究竟是剧情的锅还是剪辑的锅,还是演员的锅?比较一致的观点,烂尾都怪编剧。确实可以感受到,中后期的剧情走向没有可看性,为什么我会对这样的后续发展失去兴趣呢?我想要看到的发展是什么呢?我希望看到招摇顺利铲除反派,而不是一步步被各种人逼到无路可退,然后和厉尘澜幸福地活着,无论是招摇继续做一个招摇的门主,还是呆在厉尘澜身边享受生活,至少是美满结尾。虽然大团圆结局是众望所归,但是若是美美满满,倒好像缺了什么,故事总要创造点悲伤和遗憾让人唏嘘,所以我又想了想,我觉得编剧给的结局未必不可,可是剧情的展开让人不满意,观众看电视,剧情虽然重要,但是要结合画面,同样的故事走向,如果选取的片段和故事的节奏不一样,差距也会差别特别多,所以问题不是出在情节不能那么编,而是出在情节不能那么展开,画面不能是观众不想看到的画面。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反派在背后搞事情,但是观众并不想看到不讨喜的反派,那么导演和剪辑就不该给这些配角那么多镜头,把它们怎么筹谋怎么规划展现得那么仔细,观众们想要看主角和那些讨喜的配角的镜头,那就把他们的日常多展现一些出来,辅以反派一两段必要的镜头连贯故事就可以了。
然而这也是有难度的,观众口味很难捉摸,导演和剪辑不会知道哪些配角是讨喜的,哪些是不讨喜的,就有可能把不讨喜的戏份剪地很多。如果选角和定妆能够保证各个配角都会讨喜,那么无论主角和配角的戏份怎么安排,只要故事线连贯,观众都会比较宽容的,比如说《东宫》,故事线最后虽然有点崩,但是瑕不掩瑜,大部分配角都是讨喜的,就连反派都比较讨喜,显得有血有肉,所以观众并不会介意他们的戏份多一些。《招摇》选角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反派人物的人设不够讨喜,论美观也不足够美观,所以就有得挑了。当然,故事的流畅也很重要,故事要有中心和重点,如果反转太多,观众就会疲倦,这故事到底有完没完,也就是说,讲故事的口吻很重要,不同的人讲同一个鬼故事,差别可以非常大,所以故事怎么讲,要按照听者的精神刺激程度来把握节奏,隔一段要给个反馈,给个惊喜或者反转,故事的趣味性才是听众听故事的需求。而作者写故事的需求,很多是出于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欲望,若是这两者的需求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故事就不会是一个受欢迎的故事。
虽说,有志向有想法的作者,不会屈从听众观众的喜好,但是往往,有听众和观众的作品,才会是好作品,一部对他人没有一点意义的作品,又怎能算是好作品呢?所以我有点想明白了《招摇》烂尾是烂在什么地方了,烂在反派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消耗着观众的耐心,观众的代入感导致主角的憋屈感转移到观众身上,所以观众的情绪就会不好,并且主角配角长期的拉锯战也会让观众觉得精力被耗光,主角团遥遥无期的翻身之日,使得观众无法再从中获得一点快感,于是就会弃了这部剧。
我们看小说看电视,无非是为了从中获得一些快感,所以影视小说才被称作娱乐项目,无法制造快感的娱乐作品,就是不成功的。虐剧,是通过爆发让观众宣泄情绪,喜剧是让观众期待美满而变得喜悦,这些都是能够挑起观众明显强烈的情绪,无论这些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的发生和宣泄对身体和精神而言,都会是畅快的,所以,挑不起观众情绪的,就不算好的娱乐作品,《招摇》前半段,我看剧的状态是情不自禁脸上笑嘻嘻的,看《东宫》时,我会笑会哭,会被剧中各种强烈的情绪感染,而《招摇》后半段,我看剧时是可以面无表情的,它已经挑不起我的情绪了,它所表达的内容对我来说没有一点期待了,于是我就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了。
作为影视作品,观众消费的本就是自己的注意力,娱乐节目获取观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这是他们的获利方式,而获得注意力就是要挑起情绪,若是一部作品不再能挑起观众的情绪,不能再获得观众的注意力了,那就是不够合格的。影视作品相比于小说,获得关注的方式更多,小说只有故事和文笔,而影视作品可以表现的东西很多,演员的演技让人赏心悦目,角色的言行制造的梗,主创背后的故事,镜头画面的可品赏程度,一半靠作品,一半靠运作,只要其中几点做到可圈可点,就足够吸引人眼球的了,观众要看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观众消费的是自己的注意力,买的是这个作品台前幕后及衍生的所有有趣的东西,作品流畅不出戏是基础,其余的都是加分项的亮点。故事流畅而平平无奇的作品有很多,而很多有运作有名声的作品却连流畅的没能达标,所以这种作品就是绝对的出头鸟,大家都会注意到它并吐槽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