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晴
一周前我家先生和女儿回到恩施老家了,昨天小师妹雪儿也返家了,我的家里变得空荡荡了。原本55平米的房子突然间变得空旷无比,让我仿佛置身于荒原。于是,我想着逃离这个让我有着无穷回忆和倍感孤独的地方。
早上准时起床,简单梳洗便骑上自行车,从魏公村到学院南路,再到西土城路,最后到北三医院生殖中心,这熟悉的道路,我在这条道路上骑行了不下一百次,虽然我方向感很差,但是,这条路再也不会走错了。
到了科室,候诊大厅里坐满了人,走廊上也站着许多人,这里从来不缺病人,一年四季都是人,即使疫情期间严格控制人员如今,但北京本地患者都还是特别多。
到了医院跟着老师上班,心中的那份寂寞就在问病史、写病历、做体检中填得满满的。工作的确是一种良药,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快乐。
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同学们在一起上班、吃饭、聊天、听课、学习,让生活充满了许多乐趣。在这里进修学习的同学大都是为期三个月或者半年的,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周围的同学始终变换着新的面孔。
而其中始终不变的只有我们在生殖中心的三个访问学者,从开学第一天,我们一起去领白衣、衣柜钥匙、办理饭卡等等,一直到如今,我们依然坚守到最后。这种缘分也是非常难得的。
小娟比我小两岁,来自河南郑州的一家省级综合医院,还经常在国家级的平台讲课,演讲很有感染力的。而小琴更小,是八零后的,来自西藏自治区的最好的省级医院。她们的平台无疑都比我高,但两位妹妹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我商量,我们三个只要上班就会一起在食堂吃饭、聊天,总会一起说说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共同去面对、去解决。
她们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边是家庭,孩子都还小,都需要她们的照顾,她们却远离孩子,只能遥控指挥。一边是这里繁重的学业,其压力可想而知。
我相对于她们就还是轻松许多,在这一年,我既在这里学习,又陪伴了读高三的女儿,女儿没回家之前,我觉得生活非常充实,女儿一回家,我也觉得一刻都呆不下去了,只想早点回家。由此可见小娟和小琴受着怎样的煎熬,真了不起,她们独在异乡坚持了这么久。
在北三医院学习的这十个月,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打气,携手共同走过了这些日子的风风雨雨。特别是最开始来的时候,每天面对那么多患者,而且是我们都没有接触过的生殖领域,我们相互帮助,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给另外的同学去帮忙,这样才能正常下班。
每次上课我们会给彼此占位置,一起听课、做笔记。有时候,我有事情不能到宣教中心去听课,就请她们把课录下来了发给我,有时间的时候再看。我们在一起有什么好的经验都会无私地分享出来,有什么教训也会相互通气,提醒彼此注意防范。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出门在外如果没有几个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朋友,这日子会很难熬的。特别是我们妇产科女医生,整天面对的大多都是愁眉苦脸的患者,自己的心情也容易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同行朋友的开导、鼓励、打气的话,真的很难继续走下去的。
人到中年只想着躺平了,不想再为职称、升迁、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等奔波,不想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想再唯上是从,不想说讳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只想活得洒脱和快活。
中年以后,觉得已经没有太多的身外之物要去争取了,只想让自己更少些顾忌,更多些率性;更少些委曲,更多些直言;不想再像从前一样受各种条框束缚,不想继续带着虚伪的面具活着,不想为了别人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想遇到事情便心急火燎;……只想平时把工作做好了、完成了,业余时间便属于自己了,与工作挥手告别,浪迹于江海湖泊,行走于山川大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所幸中年以后我依然还可以交到许许多多全国各地的朋友,她们在学业上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执着,和优秀的她们在一起可以一直鞭策我这个不太上进、比较佛系的人前进。
我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大家虽然不是同龄人,但因为我们都是学医的哦,见识、经历、阅历都相仿,大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因此,妇产科医生之间的距离其实很近。其实同行之间共同语言很多的,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以前总认为中年妇女之间不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因为女人到中年后,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多,随着自身的压力增加,大家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所以交流少了,交往减少了,再没有太多时间去社交了。而且残酷的社会不得不让大多数人在追逐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己受过来自所谓“朋友”明枪暗箭的伤,痛了就学会了闭嘴,不会像以前一样敞开心扉,什么都向朋友说。
所幸,我自己在外面学习的这一年多以来,与别人没有利益上的瓜葛,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独自在外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朋友身上,所以才交到了许多同行朋友。
现在交往的朋友不再是曾经能交流,能玩就是朋友。而是能够有共同语言,并能够产生思想的碰撞,而且有能力相互扶持。
感谢这些朋友陪伴我走过这段孤独的岁月,感谢她们给予我的力量和支持,风雨路上我们一起走过,彼此分担着忧愁、共享着欢乐,就让我们的友谊之花越开越艳,让友谊之树越来越青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