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卡尔·荣格
昨天和基友会面,聊到她最近看的书,那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里面提到作者参加了一次内观活动,基友看完很心动,于是她便向我打听我今年参加的一次内观活动。
我很乐于向她推荐此类活动。这些年,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我似乎渐渐和内观结了缘。虽然目前我对内观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但还是想表达一下我对内观的理解——内观,是一个对自己有所觉知的过程,是一个向内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是一个身心收敛沉静的过程。
今年元旦,我在国内的一家内观禅修中心进行了为期9天的学习(2017年12月31日-2018年1月8日)。教授内观方法的是一位中年比丘尼师父,她能长时间双盘,据说还能夜不倒单,感觉非常厉害。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后,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止语
从内观开始的第一天到结束那天,我们是全程止语的——打坐的时候不能说话,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中间休息的时候不能说话,反正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所有学员都不能发出声音。虽然这样的要求看来很严苛,但是不用开口的这些天,让我身心非常自在。
因为人只要一说话,就会给别人贴标签。比如我们见到一个陌生人,就会问他“你是哪里人?多大啦?做什么工作?”诸如此类的……这样的交流常常是我们的习惯反应,然后,我们再根据对方的回答在心里给他贴上若干标签。
其实我们在给别人贴标签的时候,何尝自己不是也处处受到标签的限制?大多时候,人与人的交流都是在聊八卦、谈是非、开可有可无的玩笑,说话的时候,我们整个人的声音向外、眼睛向外,所以心也是向外的。
虽然,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说话,需要通过交流来促进合作,但是,过度的向外索取并不会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安宁,真正的利益。
在内观中心的那几天,不用说话,于是周围没人知道我叫什么?我从哪里来?我在社会上是何种身份?……种种社会标签的去除,让我回归了最初的那个我,一如当初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的样子。我不用戴上特定的社会面具,不用对着他们赔笑,不用保持客套,不用博对方欢心……真是自在!
二/观呼吸
在最开始的三天时间里,法师只是让我们不断观呼吸。所谓观呼吸,就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微细变化上,比如注意鼻端,感受空气进出鼻腔所带动的微弱气流和感受。观呼吸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行为,在参禅打坐或者印度瑜伽中常被提到,可见越是基础越是重要。在观呼吸的过程中,我们纷乱的思绪沉淀下来了,并通过感受身体的微小变化重启了我们对身体的感知,让自己真正活在当下,而不是意念里。
后面几天,我们还学习了身体扫描和慈心禅。不过,这些我都感受不大。
打坐/冥想/内观……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来安抚自己焦躁的情绪、喋喋不休的大脑、无法安住的当下……但是需要长期的坚持,如果想通过短短几天的集训,就马上获得内心的丰足与宁静,那是做梦。
三/后期感受
我想,那次内观体验,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开启了我的自我觉知之旅。我在之后,常常会想到要观照自己,要保持觉知。虽然,在这方面,我并没有特别厉害,但至少当我情绪起来的时候,我可以意识到,并且尽量保持清醒,不被情绪带着走。
当我和基友在谈到觉知的时候,我们正好路过一个小区门口,一位车主正因为电动道闸碰到了他的爱车而对门卫大叔大发雷霆,而事实上,那辆车并没有什么大碍。
我对基友说,“你看,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就暴怒,戾气太重了。”
很多人都是如此,戾气重,怒气盛,像一个爆竹一样一点就炸。这是一群被情绪奴役而不自知的人,感觉保持平和总是很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