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一、朗读切入
师范读一段课文,引入课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她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二、解题:题目中“土地的誓言”是土地发出的誓言,还是人对着土地发出的誓言?
从课文内容知道,应该是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三、整体感知
1.是什么人发誓言,对哪里的土地发誓言?文中作者怎么称呼土地?
明确:东北三省在外流浪的儿女对着关东原野发誓。
第一段称 “她”,第二段后半部分称“你”,采用呼告式,直接抒发感情。
2.人对着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
明确: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3.为什么要发誓言?
土地养育了儿女,给了儿女们富足的生活和劳动、收获的乐趣;儿女和土地血脉相连,土地时时呼唤着在外流浪的儿女;儿女热爱土地,现在土地沦丧,母亲遭受蹂躏,儿子誓死保卫土地母亲!
听歌曲《松花江上》(或看视频),引入背景介绍。
介绍“九一八”事变及影响: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占东北,4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国土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骑蹂躏了10年,1941年在“九一八”事变10周年之际,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而作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三、品析重点语言:
聚焦一: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一段描写了什么景物?它展现了作者对家乡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留恋、热爱之情。
聚焦2: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和土地的什么关系?表达了对土地的什么感情?
明确: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和土地是母子关系,表达了对土地的深切的热爱之情。
聚焦3: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它,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大声朗读这一句,想想我的誓言是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的誓言就是为了保卫土地战斗到底,付出一切甚至牺牲生命。
四、继续品析语言
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朗读、圈点批注,也可以写出感想。
五、仿写一段话,仿照聚焦1或者第2段中在土地上的生活场景写出一段话。
六 、总结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东北原野富有特征的景物和回忆自己在故乡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之情,以及为保卫土地母亲、保卫家乡而誓死战斗的决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