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321125/f615917453558783.png)
谈到抑郁症,是个令人谈起色变的话题,许多负面的新闻和信息加速了现代人生存的焦虑。
许多年前当我第一次承载不了抑郁焦虑症的折磨时,我还不知道其实战胜这种病症需要以下几种能力,结合许多康复后的患者经验,再结合精神医护人员们智慧的结晶,我获得了许多关于抑郁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个人的康复与成长。
培养第一种能力:觉察力。
抑郁症是特殊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在不断地扩大,甚至年轻化起来,这让许多父母很是焦虑恐惧,怀疑自己的教育方法与平时自身带给孩子的负面的影响。
生活的压力太大造成许多人拼命追求速成的办法,过度地攀比心理也带给社会一种不理性的认知思维:二元对立化。
二元对立化在父母面对孩子的焦虑情绪中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父母本身多些觉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
比如我们会去后悔过去的一些事情,去假设那件事情要是当初不那么做就好了,于是就传递给孩子一种二元对立的观念,这样是错的,不能这样子,应该那样子。于是孩子接受了这种观念,便也会去后悔自责自己犯过的错误。
我根据回忆举个例子:以前我常常会觉得后悔自己所做过的事情,父母也传递给我这样的焦虑,我做事情时总会遭遇他们的对错批判,以及没有做到他们想要的完美程度,以及他们会拿我去和邻居家的小孩比较,但其实根本没有可比性,因为每个人都会去羡慕别人,但往往不知道其实别人有时候也在羡慕着自己。
我甚至发展到后来,对自己是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焦虑,特别是当我需要去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的时候,再到后来我常常批判自己哪句话又说错了呀,然后再下去我发展成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这种都是和二元对立化思维,那种非黑即白、非错即对、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与这样对立的思维固浊有关系。
康复者建议改变思维,觉察就是疗愈,这是抑郁症的一种不理性思维导致的。
培养第二种能力:学习力。
我以前会固执地认为只要拥有很多钱,我才能去看病,我病得很重,绝望每天包围着我,以至于我的抑郁症越来越严重,这些谈起来真的是愚昧无知的思维造成的,加上在落后偏僻的地方生长,我没有接触到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知识,精神科医学也无法了解到,以至于拖延了很多年,造成了误诊和部分社会功能丧失。
于是我利用起觉察力,去发现自己在精神状态方面的危机,再结合学习力,我了解了抑郁症患者的三种状态,令我瞬间从困扰多年的虚无状态当中解脱出来,开始积极地生活,疗愈幻想、躁狂、妄想等抑郁症状态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抑郁症患者的典型症状:固浊。固浊在过去的某件事情里走不出来,比如某位患者,他就一直记得小时候母亲没给他买计算机,这件事情他记了十几年无法走出来。
而身边的人无法理解患者这种状态,不接纳他去谈过去的事情,从而加重患者的病症。
有些患者对于过去遭遇的心理创伤耿耿于怀,于是心存怨恨认为是别人把自己现在的生活毁了,认为是过去造成了现在的一切不顺利,于是在被害妄想症里难以自拔。
而身边的人如果无法接纳理解他们,给他们太多道德上的压力,会造成患者更大的思想包袱。
比如我觉察到自己确实存在这样固浊的思维情感,有时候会莫名地怨恨过去那些伤害我的人,会认为是他们的过失造成了我今天的局面,会变成一种被害妄想症,然后变得歇斯底里,曾经妹妹一通电话过来,我就莫名地冲她发脾气,说些伤害她的话。
殊不知后来我再怨恨她们冷漠的时候,却忘记了其实他人只是我的一面镜子而已,我才觉察到自己的状态是如何造成人际关系的困扰的。以前看过心理医生时,听不懂得她讲的人际疏远,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处于什么状态,完全没有觉察力,如今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内心黑暗部分,开始去接纳它,慢慢地走出去,才慢慢拥有了学习力。
一杯水如果是满的,必然无法再装下去更多的水了,人如果没有空杯心态必然无法拥有学习力。
而我所接触的许多有躁郁症状态的人,他们很难去接纳自己不完整的部分,于是我又学习到了别人很快走出抑郁状态的康复经验:保持学习力,并且去学会相信自己。
将那种完美的思维方式改变,有位短视频博主分享她的康复经验:她本来也无法接纳自己不完美的状态,做事情总喜欢拖延。比如她本来打算在四年前就开始的短视频拍摄,因为她追求完美的心态,总认为自己准备得不够完善:比如没有完善设备啊,需要购买设备呀什么的……
一直拖到她看到了一位知名心理学者的话:完成胜过完美,战胜拖延症的良言,令她瞬间觉醒。于是她开始了她的理想创造,不再只生活在羡慕别人,自卑抑郁的情感漩涡里。
她是很有才华和天赋的人,抑郁症真的也是天才病,所谓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念之差便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所以请我们家长们,面对抑郁症孩子更多些耐心与理解引导。莫让自己一时的脾气变成了一生的遗憾,最近也有负面新闻:一位青春期的抑郁症患者,因父母的责备从高楼跳下去了,跳下去还一回事,问题砸到楼下婆孙俩,还把人给砸死了,结果这跳楼孩子的父母,要赔偿这婆孙的家人几百万,这对父母瞬间生活被打入地狱里了。
这样的生活事件太极端了,像演电影似的,但它却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那么我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中科院心理学博士冯宪萍说:“懂得抑郁症患者有个心结越系越紧了,家长试着辩解与掩盖根本无济于事,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症状。”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步“先跟后代”,承认那个事情的存在,进入抑郁症患者的世界里,就是过去那种情境之中,当时的环境形成了情境,影响了他今天的心境。要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心境,就要重视当时的环境,使当时的环境重新认知,拓宽思路,让抑郁症患者才能走出过去的泥潭,面对现实,这样就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承认过去的过错,在育儿道路上的缺失,承认和忏悔,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和影响。
第二步:让孩子认识到那只是过去的记忆,我们不能活在记忆当中,当活在记忆当中的时候,就是一场虚妄的人生,要让患者做出新的决定,新的选择,是选择继续活在过去呢,还是活在现实中,做真实的自己,很多患者会觉得过去耽误自己了,现在一切都晚了,所以不如一死了之,所以在这一点上,要让患者看到希望,看到他能做的事情,并且在现实中拓宽思路,拓展视野,比如说出去旅游,去见各行各业的人,了解生活或生理上更惨的人,看看这样的人,他们坚强的意志,在这世界上受苦的人不止你一个,大家都有痛苦,而人们就是在面对痛苦和过去决裂,面对痛苦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自己的本领的,人的成长的机会就是生活的磨难,而抑郁症患者面对磨难,沦陷在过去里走不出来,抱怨怨恨走不出来,进入情绪的漩涡里,引导患者多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家人带动患者走出去,动起来,身心管道就能流通,情绪就能畅通,不会固浊在过去的记忆中,就能增加现实感,当现实感不断强化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就能放下过去面对现实。
严重的心理问题躁狂患者,他们活在对未来的恐惧中,幻想着未来的情况,也没法活在当下,每天想象未来有多可怕,举步不前,这是对未知的一种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感知他、了解他、懂得他,所有对未来假设和恐惧的,都是自己的念头,自己的信念所导致的,把未来想象得可怕像个魔窟,那么就充满恐惧,把未来想象得美好,是个理想国,那么人就充满喜悦,所以不是未来在吓唬你,而是自己在吓唬自己,是想法决定了情绪,而不是真正的未来,未来什么也没有,因为它还没有发生,患者执着在未来的妄想之中,而这个妄想并不存在,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人的念头执着,并不存在,这是每个正常人也会执着的事情。
抑郁症患者其实需要的不是医生,他们正在觉醒,普通人反而没有这种觉醒能力,被越带越远,抑郁症是一个走向觉醒的契机,他的世界需要人懂,你懂他他就好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321125/b40617243f6c4578.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