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自己在一瞬之间起得这个标题,内心觉得完全是懵逼。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出自于哪门子心思竟然想到了这么一个完全没有方向的标题。曾经有人说,脚下没有路可走是一个难题;但实际上比无路可走更大的难题是你自以为到处都是可以走的路,难以抉择,不断的徘徊。
以前的作家在写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的事先确定一个主题。后世的人总是会把作家确定的的主题赞誉的具有先见之明,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和文学在一个特定的主题展现出来真的是非常的伟大。但实际上,确定主题这个行为实质上是在把写文章的难度降低。你去看看这个世上有哪一个作家能够完全没有主题的去写好一篇文章的,几乎没有。无主题,看似你可以随意发挥的写出来多种多样的主题,但你在真正下笔的那一刻就会发现如何在无主题的情况下写出来一篇大家都可以看得懂的文字呢?那根本不可能。一篇到处都是主题的文字根本算不上一篇真正的文章,那只不过是一篇什么都不是的四不像罢了。
这个社会上存在着这么一类人,他们看起来对很多东西都懂,看起来可以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发挥自己的独到观点和见解,但这样的人经过几十年后往往一事无成,最后默默无闻的度过了这一生。那些懂得很多的人,在世俗的观念里面可以被认定是聪明。这个世上的绝大多数聪明人都有一个同样的调性——懂得东西相比较于平常人来说的确是要多很多,但所懂的那些大都是蜻蜓点水,一些皮毛而已。当你让他更为深入的去解释相应的现象和背后的逻辑时,你所能听到的是一番滔滔不绝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对于一个观点理解的是不是深入,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来验证,对于这个观点是否能够采取三个不同的观点来进行论证。如果行的话,那他还真的是对于这个观点下了一定的功夫;如果不行的话,那肯定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上帝那里偷了一丁点灵感而已。灵感可以改变世界,但那必须是你将上帝的灵感变成自己的才行。
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想要去学习所有的东西来遇见确定的自己,这是一个最大的伪命题。人的精力有限,人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空里去钻研有限的东西,进而去发现无限的价值才是有可能做到的事情。这就好比写一篇特定主题的文章往往能够产生无限的价值,钻研特定领域的学问往往能够有所大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除去《静夜思》之外,记忆最为深刻的一首古诗。不知道为啥,也许是因为从一去了二三里,然后才会有四五六七八九十吧!时间有限,路途遥远,一步一步能到达的地方有限,且行且珍惜。
岁月的痕迹
2017.1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