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诗,很多人一听就会非常惊讶。我们很少学到帝王的诗,而且还是清朝帝王的诗。而且这个帝王还是一个少数民族。
其实在清朝满族诗人至少有四百多人。但是很多人大概只知道纳兰性德和顾太清吧。
而且很少有人去研究清朝的满族文学。而且还是满族文学里的帝王文学。
乾隆爷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堪比一部《全唐诗》。可是耳熟能详的似乎只有那首孩子们也会笑话的:“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话说这首诗的版权还可能不是他的。
因此乾隆爷的诗便开始被人笑话。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康熙的诗。很多人会很惊讶,康熙还会写诗?他学的诗水准如何。
可以负责任的说。康熙的诗还真不错。如果李煜没有亡国的话,我觉得他一定超越不了咱们的康熙。
众所周知,康熙是清朝非常英明的一位君主,他开创了康乾盛世。史学界有人把他和俄国的彼得一世相比较。认为康熙在中国历史上功不可没。
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亲征葛尔丹,在西藏设立班禅。这些都是康熙的贡献。
康熙一生不是坐在宫中享乐。他经历过很多危机时刻。所以他的诗中不乏有许多精品。
康熙二十八年(1699),康熙游洪泽湖时写下了这首《渔舟夜泊》:“鱼父不罹世中形,任意飘流夜泊汀。惟有长闲心静处,何如名利系朝廷。”在这首诗中,康熙以渔父的旷达,讥讽朝中官员系心禄位。作为一个君王能有这种思想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在《为考试叹》这首诗中,康熙如此写到:“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这是康熙极好的一首诗,痛骂了那些在考试中徇私舞弊的主考官。希望他们思考死后的名声!一个皇帝对考试问题发了这么大的火,可见当时的考场舞弊有多么严重。
康熙当时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在那个以封建官僚为主宰的社会,无法根除这一弊端。康熙的诗也只能“纸上空留音”,但这种思想还是可取的。从中也可以看出康熙是一个明辨是非的皇帝。
三百多年后的我们还可以想象出当时康熙在写下“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时暴跳如雷的情景。若问生前的事情应该如何去做,就请爱惜一下你死后的名声吧!对于这些徇私舞弊的主考官,康熙撒口大骂!不给他们留下一丝一毫的面子!
在《静坐读书自喻》的开头,康熙首先说明了自己是在百忙之中写下的这首诗。而后又说道“朕原本无学,不过经书词语堆积成句。”然后说爱卿们个个才华横溢。朕的这首诗中韵脚不对的,平仄不和的,典故不对的,联句不雅的,还请你们可以为我指出,我立马改正。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康熙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自知自己的才华比不上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们,所以在文学方面他放低了姿态,乐于接受他们的指点。所以在那些官员看到康熙此诗时,即使发现里面有诸多错误时,也敢于指出。
所以三百年后的我们在看见这首诗时,即使觉得此时不怎么样,但也不好说什么。因为我们能够理解康熙,他不是一个专业诗人,他是一个皇帝。而且康熙不似乾隆那般张扬,他更加有自知之明。而乾隆呢?先给自己封了个“十全老人”,自己的诗写得不咋滴还没有认识到,一直以为自己写得很好。百年之后闹出了很多笑话。如今的学者们总是把乾隆写诗当做反面教材在说。而同样是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却没有这样。
其次,康熙的关注农民疾苦,也可以从他的诗中看出。康熙二十三年一首记述准河水患的五言古诗非常感人。题为《高邮湖见居民田庐多在水中因询其故恻然念之》,这是康熙第一次南巡途中所见。他看到由于淮河的泛滥,使“田亩尽沉沦,舍庐半倾倒。”的惨状,不禁忧从中来,以至于“凛凛不能寐”感叹之后,康熙坚定了治理淮河的决心。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不仅说了,而且还努力做了。康熙六次南巡,都阅视河工,亲自登舟考察,实地踏勘。在他的监督下,淮河黄河和永定河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而且他的诗在史书中也可以得到论证。康熙从来不是一个空谈的皇帝。
康熙三十六年(1697)三月二十六日,康熙第三次亲征葛尔丹,到了宁夏。写下了这首荡气雄浑的《望贺兰山》:“嶻嶫排霄耸处雄,马头苍驳望难穷。遥遮洮陇绵秦塞,迅扫埃氛薄汉功。气杂云烟疑结阵,势回龙虎状盘空。金戈夜火长征地,尽属西陲界域中。”康熙此次亲征以宁夏为基地,大军西出追缴,迫使葛尔丹逃至外蒙古自杀。
康熙以贺兰山起兴,追溯汉代的边事之功,抒发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思想。“金戈夜火长征地,尽属西陲界域中。”在康熙眼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祖国西域的边陲之内。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康熙思想的最高体现。
康熙,这位开创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不得不说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很多人了解康熙,都是从史书或是史学的角度去了解他,但是我觉得也可以从他的诗中去了解他,从他的一千多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这个伟大的君王那灿烂而辉煌的一生。
应该承认,作为一个君王,康熙的诗歌成就并不突出。这一点,康熙自己是承认的。但是作为一个帝王,康熙的诗中却很少矫揉造作,也不见倚红拥翠,无病呻吟的情态。这在帝王诗中是非常难得的。他的诗题材广泛,主旨深厚,他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诗中也有体现。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伟大的君王“事必躬亲,务为察察”的务实精神。也可以看到他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还有率真。值得一提的是在亲征葛尔丹期间,他写了大量气势恢宏的诗,这些诗有助于弥补史料的缺陷。
本文参考书籍:《康熙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