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3

作者: 清风8351 | 来源:发表于2020-11-20 16:00 被阅读0次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三节  复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贤能之才,百姓就不会不争名夺位;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百姓就不会去做偷盗珍宝之类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民心就不会产生邪恶、动乱的念头。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百姓的心灵,满足百姓的温饱,减损百姓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百姓的体魄。要常使百姓没有自作聪明的野心,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政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解析】

        本章是老子对无为而治观点的具体论述与见解。老子鲜明的提出圣人之治在于无为的观点。只要心里没有贪念,就不会有不满及争夺之心,从而使自己达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要使社会物质条件丰富,民众就不会为温饱而起纷争,生活安逸自在,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民众为了能使这种美好生活永远延续,就会自觉地维护这种和谐共处的状态。即便有一些自认为是的人想改变这种生活,民众也不会同意,从而使有智巧的人也不敢有所作为。老子还特别提到,作为最高统治者,首先不要存有欲望,而应与民众一样达到无知无欲的境界,因为民众是以统治者为榜样的,统治者如果有欲望表现出来,民众就会觉得不知所措而出现混乱。最后,老子说,能做到这些,就是无为而治,就没有不能治理好的地方了。

【感悟】

        通过本章的学习,进一步领会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精髓。常言说,“贪心不足蛇吞象”。欲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几乎所有的罪恶都是由于贪心引起的。而贪心又是由于对比才产生的。有小房,想换大房,换了大房想别墅。没有车想拥有车,有了车又想要豪车,欲望是无止境的。就是在这种比较、追求的过程中,欲望永远不会满足,最终身心疲惫,无幸福可言。而无为而治,就是不去比较,也就不存在欲望,平和的看待一切,知足者常乐,尽管物质不是很富足,但精神生活愉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最好的写照!

相关文章

  • 开始练字,坚持打卡3

    道德经 第三章 尝试中……

  • 《道德经》

    《道德经》第三章3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三节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 2017-12-25

    2017-12-25 公司: 【日精进第39天】2017.12.25 经典名典分享:道德经 老子第三章 第三章 ...

  • 2017.12.26日精进打卡

    2017-12-26 公司: 【日精进第40天】2017.12.26 经典名典分享:道德经 老子第三章 第三章 ...

  • 《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五)为无为则无不治|原创:至道学宫 白云

    原创: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 白云先生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三章解读 “不尚贤,使...

  • 03-3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03-3“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意思是说:不要展现自己的贪欲,使得民众不会出现心里紊乱。 D...

  • 2017.12.29 日精进打卡

    公司: 【日精进第43天】2017.12.29 经典名典分享:道德经 老子第三章 第三章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

  • 2017.12.30日精进打卡

    公司: 【日精进第44天】2017.12.30 经典名典分享:道德经 老子第三章 第三章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

  • 共学《道德经》第3天

    共学《道德经》第3天2022年2月18日 第三章圣人之治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

  • 2017.12.31日精进打卡

    【日精进第45天】2017.12.31 经典名典分享:道德经 老子第三章 第三章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三章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wd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