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熊逸版》:帮你洞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你更加热爱历史

《资治通鉴-熊逸版》:帮你洞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你更加热爱历史

作者: 蔡蔡籽 | 来源:发表于2022-12-21 23:12 被阅读0次

历史是一面镜子,不仅鉴照过往,也拷问当下。读历史总能让人陷入沉思,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能在史书中找到答案。读历史也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来。

非常有幸读到这套《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二辑。熊逸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逐章逐节的带领我们把《资治通鉴》研读一遍,他能让你真正读懂它。不只局限于历史事件的本身,它不仅能帮你洞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也能让你对中国历史更加的热爱。

01 教会你读懂历史的方法-追本溯源,评估信息源的可靠性

熊逸老师说我们读历史的第一项功课,无论拿到一部书、一份档案,还是听到一个说法,首先要做的是追踪出处,评估信息源的可靠程度,还要考察如果信息源失真,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文字传抄的错顺,还是立场不同带来的偏见。

例如大名鼎鼎的苏秦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资治通鉴》的记载相当简略,只说某位齐国大夫夫和苏秦争宠,派刺客刺杀了苏秦。

熊逸老师通过《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梳理了乱套的时间线,找到当中关于苏秦的记载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都靠不住 。就像书中说到司马迁在写“苏秦列传”时,虽然已经尽其所能去伪存真,但真相到底什么样,他其实也不敢确定。

所以我们也要带着严谨的态度去读历史,追本溯源,评估信息源的可靠性。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的记载往往会有出入。所以我们有必要网罗所有材料,然后通过蛛丝马迹去伪存真,找到真相,或者给真相圈一个大概范转,在这个范围之内,让不同的说法和平共存,等待新材料的同现。

02 教会你写作的方法-“七把刀”烹饪法

熊逸老师在本书前言中提到写这套书的方法论。他表示写这套书的感觉就像是厨师烹饪一头大象,如何拆解、备料、加工,如何上桌,如何在色香味俱全之上做了独家风味。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用七把刀轮番上阵就可以。

第一把刀,追本溯源。在前面也提到了,就是要评估和考察信息的可信程度。顺带还会带着谈一些经典概念、成语和其他词汇的出处,对照原始含义和现代含义,从这些细节里了解我们的观念和语言的演变过程。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应该遵循实事求是。读史如此,科研也是如此,包括人的心理也是一样,要尽可能的保证真实性。

第二把刀,竭泽而渔。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的记载会有出入。我们可以网罗所有材料,通过蛛丝马迹找到真相。

第三把刀,跟进学术前沿。历史的实物和文献可以互相佐证。可以借助新发现的史料和历史学者的辛勤考订,花很多篇幅来做校正。这把刀的重点还在于校正,可见趋近于真实和客观才是真理。

第四把刀,知人论世。用来剖析司马光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学术立场,看懂他在编写《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各种取舍、剪裁和褒贬究竟应对着怎么样的时代问题。

第五把刀,思想史的专用解剖刀。经典会催生出各种衍生作品,也会不断从旧事当中领悟新意。我们在读历史的过程中也可以用不同视角和不同维度去解读。

第六把刀,古代意识。读古人的读的书,想古人想的事,掌握古人的思维方式,让自己像一个古代人一样尝试理解并解决古代问题。

第七把刀,现代意识。古代意思和现代意思需要不断切换,这就是所谓的“跳进跳出”。作为现代人,我们拥有叶訲丰富的现代知识,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任选参照物。我们比古人拥有多几百上千年的历史经验。阅读历史能让我们有能力借助几百上千年的浓厚经验理解世界,解决问题。

“七把刀”烹饪法,也是就职场中经常提到的,小团队拆解大项目的传统套路。熊逸老师用“七把刀”,加上小火慢炖,为我们烹饪了一部《资治通鉴》。

写在最后

熊逸老师说:“没有什么历史是孤立的,它是古代史,也是当代史;它是物质史,也是观念史。读《资治通鉴》,不是读一本书,而是让成百上千本书相互映照,彼此激荡。”

读史,会让我们用更豁达的心胸关照自身,会站在更高的境地看待世界。

如果想读历史,又不知从何开始的话,那就从《资治通鉴-熊逸版》开始阅读吧。我们可以跟随熊逸老师的步伐,来了解历史并学会运用的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熊逸版》:帮你洞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你更加热爱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ha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