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这是一位奇人留给后世的预言,这个预言的提出者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
从公元314年的东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陈结束。整个江东大地,确实割据了将近300年的时间。除去精准的预言之外,这位奇人还创立了风水体系,被人称为是“堪舆鼻祖”。
他所承袭的思想已经延续了1700多年,直接影响了十几个王朝和上百位统一天下的帝王。
大家好,我是發姨。
这一期我们要说的就是堪舆祖师郭璞。
在我国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的辖区范围内,有一处名为三僚的村落,至今在这个村落中,已经出现了36位钦天监, 24位国师以及72位朝廷名师。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皇家御用的堪舆师,并分别参与了明清帝王陵墓、长城、紫禁城等多处皇家建筑的选址与建造。之所以英才辈出,就是因为这个村庄是唐朝国师杨筠松的隐居之地,就说杨筠松的师傅就是我们之前说到过的丘延翰,而丘延翰的师傅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堪舆祖师郭璞,所以根据史料来看,郭璞就是华夏风水学的创立者,或许从他的生平中,我们就能找到这门奇术的原貌。
今天的故事,我们就从这位祖师的生平经历开始说起。
两晋时期的河东郡内,有一位青年正在翻阅古籍,在他身后还有一间藏书室,室内的古籍堆积如山。这个青年就是郭璞,自幼通读百家经典,尤其喜爱道家文化和古文奇字。同其他的道家承袭者一样,他也认为这个世界中存在着一种叫做“道”的能量,这种能量源源不断地维持着整个世界的运转,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但这个“道”究竟是什么呢?郭璞百思不得其解。为此,他四处收集古书,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过了几日,正好是阴雨天,父亲有一位朋友来家中做客,这个人叫做郭公,也是一位道家爱好者。闲聊时,郭璞和郭公就谈起了“道”的起源。说到兴起时,郭公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拿出了一本模样十分破旧的书籍,他说这本书就叫做《青囊中书》,内容极其复杂,自己一直都看不懂,今天遇上了郭璞,也算是我们有缘,这本书就传给你,希望你可以找到其中的秘密。这本《青囊中书》,大概就是《青囊经》全书只有400多个字,是张良的师傅黄石公所承袭的古代奇书。至于黄石公又是从何处所得,这些就无从考证了,毕竟这个黄石公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人。
郭璞得书之后,就从中感悟到了五行和天文的秘密,由此开创了青囊术,其实也就堪舆风水,并编著了一本叫做《葬经》的奇书。古代帝王宫殿和陵墓的建造,基本上都遵循着《葬经》理念。在《葬经》中认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也就是说,在天地万物之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炁,学会观察这些炁,就可以做到未卜先知,而能够控制这些炁就可以改变天机。听起来可能有些反常识,拿到今天来说就是环境地理学,如果大家觉得魔幻,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神话故事。不过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大多都来自于正史记载。
根据晋书的记录来看,创作完《葬经》的郭璞就达到了“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輅不能过也”的境界,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奇人。而正好这个时期,就是贾南风祸乱朝政的时候,即将出现的就是八王之乱,郭璞通过卜算得知,河东这个地方也即将出现叛乱,于是呢,就连同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一起赶往东南方向避难。这里大家注意一下,从时间上来看,没过多久,北方大地上就出现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从位置上来看,东南方向就是东晋割据的方位。也就是说,郭璞不仅得知了即将会发生战乱,也推算出了这场战乱的波及范围。从河东赶往东南,要经过一个叫做庐江的地方,大概就是今天安徽合肥这个位置。当时的庐江太守叫做胡孟康,他在司马睿手下做祭酒,祭酒是一个文职,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校长。因为两人都喜欢古文奇字,所以还算是聊得投机,于是郭璞就劝他也赶往南方,去躲避战乱。但胡孟康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河东的叛乱只是鱼虾之争,不用大惊小怪。见对方如此决绝,郭璞也不再坚持。人各有命,这个就是郭璞的人生态度。自郭璞走后没几天的时间,当地就爆发了八王之乱,整个庐江彻底沦陷。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郭璞知道人各有命,那他为什么还要劝告胡孟康呢?因为胡孟康的上级叫做王导,而这个王导就司马睿的亲信。八王之乱后,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整个晋人(汉)几乎都被覆灭,西晋的司马家全部沦陷,唯独司马睿采取了王导和胡孟康的谋略,整体迁往了南方,北方沦陷后,他们就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所以由此来看,郭璞是想要保住晋人(汉)的血脉。接下来,郭璞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
自从北方沦陷,司马睿和王导偏安江南后,王导开始四处搜寻郭璞的下落,希望可以得到他的帮助。没过多久,郭璞就成为了王导的参军,就相当于是首席谋士。也就在这个时候,郭璞在越城遇上了一个叫做山宗的人,郭璞喊出了他的名字,又送给了他一身衣服。这个山宗也是疑惑,不知道郭璞什么意思。郭璞说,只管拿去,以后你自会明白。过了一段时间,郭璞就见到了司马睿。司马睿也很迷茫,意思就是我听了你的劝告来到江南,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郭璞说,在东北方向,有一个郡县名称中带有“武”字的地方会出现一口铎,这个铎是一种古乐器。西南方郡县名称中带有“陽”字的井水会沸腾。这是什么意思呢?古人常用异象来彰显王命,例如陈胜王,刘邦斩白蛇等。郭璞的意思就让司马睿称帝。怎么证明这一点呢?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时,还曾让郭璞测算,郭璞说会稽郡这个地方会出现一口古钟,其上刻满铭文,你司马睿称帝,这个就是天命。自此之后,郭璞成为了著作郎,不久之后又升为尚书郎。这个时候,他结识了一位叫做干宝的好友。干宝结识郭璞之后,大为震惊,并为此写下了《搜神记》一书,意思就是我看到了活的神仙。这个时期的郭璞嗜酒好色,性格直爽,干宝时常规劝他要注意形象,毕竟伴君如伴虎,不要因此丢掉了性命。但郭璞却说,我的寿命有一个定数,在这个定数到来之前,什么东西也要不了我的命。另外,在这个时期还发生了一件怪事,说了在暨阳县这个地方,有一个叫做任谷的庄稼人,这个任谷在种地的时候突然碰上了一个羽人,羽人和任谷交合之后就转身离去了。几个月后,羽人又再次出现,这次它帮助任谷将体内的生物产了下来,是一只小蛇,在之后羽人就彻底消失了,任谷也因此变成了阉人。大家注意一下,这个任谷是个男人(虽然怀孕),然后呢这个任谷就说自己有了道术,晋元帝司马睿还把他留在了皇宫之中。没有人知道任谷到底经历了什么,郭璞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没有透露什么,只是让司马睿赶走任谷,将其驱逐。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羽人在古代的史书中是个非常奇怪的生物,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之中,就像是外星人一样,存在于各个时代,会飞,而且有着超越时代的技术,有时间我会专门介绍一下。)
从郭璞的处理方式上来看,他好像知道羽人的真实身份,但却没有留下什么线索。为什么会说郭璞知道羽人的身份呢?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公元322年,郭璞的母亲因病去世,于是他就辞别了司马睿,开始准备母亲的后事。这里大家注意一下,郭璞经过推算,认为应该把母亲葬在暨阳。这个暨阳大家还记得吗?就是任谷和羽人结识的地方。郭璞将母亲的墓地就定在了暨阳的水边,众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任何说法。而且葬在水边,在《葬经》中是个不吉的位置,所以郭璞为什么要违背自己的理念?而且再往下的记载,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时期的郭璞在哪里呢?他受到东晋大臣王敦的邀请,去他手下做了记室参军,他不是刚刚从朝廷辞职吗?为什么又要为官呢?而且还是一个地方官。再往下看,答案就十分明显了。没过多久,这个王敦发动了叛乱,司马睿和王敦彻底对立,整个南方即将陷入战火之中。在这个期间,两边都曾派人来找郭璞,推算,负责评判的温桥和庾亮来找郭璞,郭璞就说大吉,你们尽管去平判。而王敦去找郭璞,郭璞就说,大凶,此乃不义之举。王敦听罢有些气愤,于是就问郭璞,你再为我占上一卦,看我寿命的长短。郭璞说:你要是起兵,就活不了多久。不起兵,寿命长则不可估量。这句话很明显就是故意激怒王敦。于是王敦又问,那你知道自己的寿命吗?郭璞微笑着说:大概就是在今天中午。最后,愤怒的王敦将郭璞抓了起来,并命人将其押往南岗处死,而给郭璞行刑的人,就是他曾经赠送衣服的山宗,《晋书》中的记录到这里就结束了,结局只是说郭璞时年49岁。不久之后,王敦之乱平定,晋明帝追踪郭璞为弘农郡太守,想为他寻找一处墓穴,但寻来寻去都没能找出郭璞的遗体,最终也只是立了一处衣冠冢。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其上的内容可能有些魔幻,但几乎都是《晋书》中的记载。羽人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呢?郭璞的结局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他留给后人的谜团,这些谜团就像是他所创建的《青囊术》一样,是华夏文化的神秘之处,也是其魅力所在。郭璞为什么要去王敦之处求死呢?这可能就是人各有命。
今天内容就到这里,
我是發姨,我们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