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而习之创业
商业教练的“成果体”

商业教练的“成果体”

作者: 钱江潮369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22:51 被阅读60次

 

商业教练的“成果体”

      反应真相环节,客户当下实际成果显现与设定的目标有一定差异,这是教练引导客户探索可能性的良好时机。客户欣然接受挑战,意味着客户目光已经聚焦到目标上来了;客户出现抗拒或担忧,意味着客户注意力依然停留在事件成果上。作为专业教练,如何瞬间把握客户情绪方向,就要对当下客户“成果体”认知差进行探索,以便使客户对目标期待感更加迫切。教练如何去芜存菁,剖析事件交叉点,客观反映事实真相,把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心态迁善。

      觉察客户对自己所反映信息的情绪变化是考验教练心态关键所在,教练如何平心静气剥离浮在事件表面的假象,链接到事件真实面,令客户还原事件真相,从而树立实现目标的决心。我们通过以下环节探索“成果体”,对事件的成果进行客观铺陈,找到客户承受底线,引导客户出离情绪旋涡。

【解读眼睛图】

      学习教练技能时,眼睛图是一幅特别有价值的工具,清晰勾勒出当下事件的成果源于人的行为,行为源于信念。信念是每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验逻辑所建立的习惯,也就是人固有思维模式,称之为心智模式。

      人有先验智慧和经验智慧两种智慧,随着人和社会接触程度深入,经验智慧对先验智慧的干扰越来越主观,越来越频繁,这是人的思维常态。如果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人在捕抓先验智慧的成果反映时总是会被经验智慧轻易否定,这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认知标准刻骨铭心,要打破这种禁锢,没有强大驱动力难以突破。

      即便有时能很好提炼和浓缩了先验智慧,在实际行为中也会因为不断的自我否定和寻找证据的概念缺失,导致行为模式习惯性附着,最后形成的成果也和事件本原相差十万八千里。

      眼睛图路径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思维定式,没有人可以脱离这种思考路径,否则人就难以认同自己,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旦走向自我否定,丧失信心,最后导致思维不能回归身体,出现精神分裂,所以人内在天生就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人对事物认知投向是从信念走向成果,但人的反思方式却需要从成果回归信念。可是人的惯性思维很难做到反向自省,教练就在这个节点给予干扰令客户思维顿断,唯有这样才能令客户在思考中找到问题漏洞,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重新评估,不再主观以为,从而觉察到自己信念点,找到成果和真相的认知差。

【成果依附点】

      任何事件都可以通过“体相用”来描述,所有事件的成果都是为了用才会出现对应的相,而相必定有本来的体,这个体就是成果依附点。如何找到成果依附点,需要教练清醒面对客户对成果所表现的情绪。

      那么成果真实依附着点如何显现呢?

      首先要分离人和事件的关系,人对事件产生感受,就组成了事情模式,如果又不清晰事情的逻辑,就出现了情绪,这个时候人会把焦点固化在情绪上,而忘记事件本身。人与人之间对话时,都会站在自身对事件认知所表现的情感体验角度去描述,这样就有浓烈的自我色彩,一旦对方回馈的信息与自我标准不一样时就出现对抗和冲撞。这个时候教练要先让客户明确这个成果是客户自我体验结果,而非事件本身,因为客户自我的认知把事件和体验混合在一起了,就像拔出萝卜带着泥,忘了萝卜和泥本来就是两种东西的现实。

      所以成果依附点是体验感受就不客观,成果依附点在事件本身就很客观。教练此刻能做到这一点,就会令客户明白,事件通过不同载体所表现的成果是不一样的。与其死死咬住成果不放,不如好好描述事件原本的真实。通过反复区分,找到了感受和事件间的空间,瞬间明白成果依附点,这是反映真相最重要的环节,好好觉察一定大有收获。

【成果作用点】

      成果起了作用才有价值,而此刻成果是否具有使用价值就显得特别有意义。无论对于物质、精神或者思想,人都具有天生的拥有感,一旦拥有就成了自己的私属所为。人对成果价值感会出现普遍性主观以为,对于事件的成果就会拿自我标准去比对,导致局限性认知,而接受了又会出现片面性自我高估。也正是因为人的这种天性,导致成果作用点模糊。

      如何提炼成果作用点呢?

      上面我们已经分离了事件和成果的属性相关性和不同性,这里我们继续探索事件对目标的价值起作用还是对事件体验后所产生的成果对目标的价值起作用。

      实际上我们一眼就看出,目标实现是因事件而形成的结果,感受却来源于目标实现后成果体验,这里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成果作用点是目标实现的事件而非成果带来的感受。

      明白了成果作用点,就很好理解目标实现的多维度和多角度。只要能出现成果和目标对应,还有必要拘泥于对当下出现的事件成果吗?对于触点和深入路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都可以,因为实现目标这个成果的框架是比较宽泛,没有那么死板,尤其是思维认知很灵活,纠结于一个点只是固有思维模式在作怪而已。

      一旦理清了成果作用点,避开了先天自我归附,就有了发现可能和改变空间,因为所有的结果最终以实现目标为目的,离开了这个目的,即便再怎样都失去了其本来的价值。

      成果作用点是教练应该时刻应该注意的环节,归纳起来就是客观、客观、再客观,事实、事实、再事实!

【成果本原点】

      理解了成果作用点,开始探索成果本原点。每一件事件本身不会起任何作用,只是人的认知产生成果才显示价值,这个成果和事件是否对应,就能显示本原点。正像钢琴不弹是不会发出美妙声音一样,只有在手指触到琴键一瞬间才有了美妙声音出来,那么钢琴琴键是美妙声音的本原点,而手指触键是声音的作用点。如果你想听钢琴声音,手指放在小提琴上,发出的声音必定不是钢琴声音。所有当你听到小提琴的声音,不要被小提琴的琴声带走,而应该去思考你的手指放错了位置。

      事件的成果也是这样,你要的目标本原点源自甲事件,而你的发力点却在乙事件上,结果一定不是你要的成果,这个时候你去怪甲事件没有任何意义,你要修正的是手指放置的位置。如果不修正手指位置,再纠结也不会出现钢琴的声音,这既是成果的本原点错位导致的。

      事件是成果发生的本原点,如果对成果不满意而产生本原点迁怒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里有两个本原点,一个是事件本原点,一个成果本原点,只有这两个本原点对应一致,事件的真相才会显露。

      触及依附点,聚焦作用点,还原本原点,成果还原了事件客观真相,成果和事件就很好区分开来了。没有必要一定要对这个成果产生很多纠结,因为成果和事件只是暂时的对应关系,一点离开没有任何感受。只是人对这个成果赋予了自己情感,离不开的是这个情绪,而不是成果本身。

      回到了成果本原点,从事件实际接触这一刻所产生的感知,你放下的是这个感知的瞬间。于是你就会在新依附点产生新感知,找到这个感知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开始修正你的行为。

      还原事件真相,你就不再纠结成果与事件的不匹配,才能找到和目标之间的距离,重新进行移动,找到符合你的触点,开始第一步行动。

      理清了这些,目标和成果之间的空间就释放出来了。只要清晰实现成果的新路径,对应实现目标所配置的资源和所有的动作,瞬间有了实现目标的新思路。

      这个空间只有自己去觉察,只要有了这样的感知,才能从固有的自我中脱离出来,看到一个假定的我在假定的成果利用上的假象,你就不在纠结自我的成果矛盾中。只有你给了自己足够的空间,真相就会越来越清晰。

      总之我们不要单纯针对目标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也只有客观面对事件所反映的成果才能找到真相。当这些思维感知有了新认识,重建新的行为模式和信念点,成果目标性就显示价值了。

      商业教练“真相体”探索,需要客观面对,主观好奇,节奏把控,适时同理,才能以目标为中心,远离困惑。

商业教练的“成果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业教练的“成果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md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