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通过写日记改变了自己,公开日记接受反馈持续近30年,最后成就了一生。
你知道他是谁吗?
答案是:曾国藩!
曾国藩在日记中把一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都仔仔细细过一遍,然后反省,除了行为,他连思想上的一点小波动也不放过。
这个通过每个细节改变自己的过程被称为“研几”,也就是我今天要写的主题——反思。
曾国藩“研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内向的反思多一分,成长就多一分。
一、什么是“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反思与反省的含义相近,指的是反过来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换句话说:反思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或者“向内求”,对自己内在的思考过程、心理活动及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从中找到问题或盲点所在,从而进行有效的改变。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一书中对“反思”下了个定义:
“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慢下来思考,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就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
成甲老师开始写反思日记时,写了很多“水货”,感觉“写的都是自己知道的事情,有什么用呢?”
他经过思考做出一个全新的假设:
反思日记一定是有用的,只是自己没做对。
这个假设的重要改变在于成甲老师从外部归因回到内部归因——写反思日记这件事没错,是自己用的方法不对。
这个假设的改变使成甲老师反思自己写日记的方式,不仅要记下事情的结果,而且把当时的感受、情绪和思考都写下来,进而引入思考问题的临界知识来拆解每天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反思日记不断进化。
所以说,反思是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二、为什么要“反思”?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力荐“每日反思”,记录他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不管是欣喜的还是难受的……
他说“这些点正是处在自己成长的舒适区边缘的感悟”,便于自我审视内在的感受和思维,进而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最低的成本纠正自己的认识偏差,长期坚持会大大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情绪水平和选择决策能力。
我对周岭老师讲过的一个故事印象深刻:
他有一次被领导尖锐地批评,想当场回击。
在当天的反思中,周岭老师冷静地记录自己的感受,觉得领导指出的问题很到位,尽管情绪不好,但出发点是好的!
事后他总结道: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从生活中学习,反思让我们解读生活的点点滴滴,把自己变成自己最好的老师!
诗人海涅说道:“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埋藏着启发的案例,关键是我们要有能力解读它,最好的武器就是“反思”!
如果我们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反思、深入思考,就能从细微的变化中持续找到自我改进的方法,进而不断修正我们的假设,产生人生洞见。
就像周岭老师换个视角,从积极的一面正视领导的批评时,他学会了把情绪和意见分离,否则他就容易自我消耗、怨天尤人,还错失了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
“我们把生活的点滴细节管理好,就是在管理我们自己的人生。”(《好好学习》P73)
三、怎么写“反思”?
我特别喜欢成甲老师的一个观点:“人的进步和行为的改变,往往源自反馈。反思日记,是一个帮助我们主动对行为的影响进行反馈的工具。”
持续写反思日记,我们把反思、反馈的频率强化到每天都发生,实际上是在把成长的经验点一个一个积攒起来。
日积月累后,我们就能主动管理自己的人生!
1、每日三问(模板来自于《终身成长》一书):
①“我今天学到了什么?”
②“我有没有犯错,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③“我今天努力尝试做什么事了吗?”
举例说明:我最爱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喜欢对别人发出言不由衷的赞美,其实根本不走心。
以下是我记录的反思日记——
①“我今天学到了什么?”
答:我看到曾国藩在“研己”日记中痛责自己夸奖别人言不由衷,深受触动,我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②“我有没有犯错,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答:评论人和夸奖人都要谨慎,这样才是对小伙伴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欣赏!
③“我今天努力尝试做什么事了吗?”
答:我今天努力用FFC模型给朋友点赞,没有夸大其词!
背景:朋友为我做了可口的饭菜
以前的赞美:你做的饭太香了,像五星级大厨师的手艺!
FFC法则的赞美:你做的饭菜真好吃(感觉),色泽鲜艳,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事实),能吃到你亲手做的菜真的太幸福了,比外面饭店做的好吃,健康多了。(对比)
2、九宫格日记(《好好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1971/dd9a8a298bd016e2.jpg)
3、RIA便笺法(《认知觉醒》):
①R描述经过——回顾当时的场景
②I分析原因——联系自身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③A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举个例子——昨晚我和老公吵架
①描述经过:
起因——老公未经同意邀请故友来做客
经过——老公热情好客,但这件事没有纳入长假规划,导致我原定计划被打乱,我一着急就没能控制住情绪,和他发脾气!
老公正好喝了点小酒也上头,说我无理取闹!
结果:谁也不愿让步,不欢而散!
②分析原因:
我是个按部就班做事儿的性子,不太喜欢临时起意更改计划!
老公的选择并没有错,我只是“像个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
我总是在相似的情境中做出相似的选择,不假思索地采取行动,也就是“应激反应”。
仔细回忆过往经历,我想起小时候跟着父母度过一段漂泊的时光,因而特别渴望生活有掌控感,本能排斥不确定性的改变。
③改进措施:
掌握一个大原则:觉察到自己情绪不稳定时不沟通!
因为情绪不稳时,我容易把自己的假设当作事实,在不确定别人真实想法的情况下发泄情绪!
下次开口说话前停顿3秒,先在大脑中过一遍,思考一下别人听到这句话后的感受和反应,想一想是不是可以换种说法!
我要系统学一下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A观察: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是评断或评估
B感受:然后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
C需要: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受,是因为我需要什么
D请求:希望别人能够做什么
最后的话
我特别喜欢《认知觉醒》书上提到的“成长权重对比”:
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81971/235215b01acb6816.jpg)
这也是我写反思日记的根本目的所在,追求思考和行动上的改变量,哪怕只有一个触动点,促使自己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
因为“有反思的生活,就好比每天在时间的溪流中拾取一块闪亮的小石头,成为我们生活的印记和结晶。”P24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