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
群体之内自私胜过利他,群体之间利他胜过自私。
利他行为值得庆祝和鼓励,无论大小。(叙事陷阱:认为人的行为本就应该是利他,不能包含任何个人利益,应该是纯粹无私的。但是这类叙事忽视并否认了利己自爱的重要性,会阻碍它一直以来推动实现的行为:积德行善,脱离苦海)我们行为的任何动机都应该根据对结果的影响来看待。
帮助他人不一定会让我们笑得更多或哭得更少,却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那么从帮助他人中受益应该值得赞扬,而不是贬低。我们误导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利他动机上,却偏离了重要的东西— 行为的后果。
鼓励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一步突出帮助他人的内在益处。
大量证据表明,如果善行得到认可,那么人们将会更加无私。公开捐赠更能让人们将其重视起来。
我们的善行为人所知,不仅可能激励我们去做更多好事,也可能会更好地影响周围人的行为。如果我们保持沉默,那一系列积极地连锁效应也就无从谈起了。
###健康
健康至上,长寿胜于短命的社会叙事,让我们藐视那些故意把自己的健康置于危险之中的人,即使我们对他们的机会,限制或偏好一无所知。我们钦佩那些与死亡抗争到底的人,尽管我们可能不知道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成本。
艾伦威廉姆斯积极倡导“公平养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获得医疗保健资源的权利应该减少。徒劳地追求永生对老年人来说是危险的行为。
###自由意志
从四个决定因素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理解人类的行为:
1.遗传影响
基因对学术成就的影响最大,儿童成绩的差异至少有一半可以归因于基因差异。
基因也会影响幸福,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幸福感与父母— 尤其是父亲— 的幸福感呈正相关。
在原生家庭中,家庭内部的幸福水平相关度更高,因此表明检测到的幸福水平更可能是遗传而非环境的影响结果。
2.社会环境
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基因,我们很快就会忘记基因才是人生命运的主要决定因素。
父母和孩子的收入之间也存在着与身高一样的正相关性。从社会底层奋斗到社会顶层的概率,与身高167的父亲生出身高185的孩子的概率是一样的。这种事不是不可能,但却不是常态。如果你想变得高大,父母就要足够高大,如果你想变得富有,就要生来富有。
现有证据表明,贫困带来的压力也会在生理上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贫困会减少你大脑的表面积,增加肥胖的概率。
3.决策背景
人们发现,昏暗的坏境可以提高创造力,甚至减少卡路里的摄入。相比之下,明亮的环境可以提高诚实度。
虽然我们有时可能会把自我行为归因于环境— 逃税是因为我们缺钱,而不是因为我是骗子,但我们总是完全根据潜在性格来解释他人行为— 他人逃税根本就是因为这个人是骗子。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我们倾向于更重视内部特征,而不是外部因素,这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理解行为的环境驱动因素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尤为重要,因为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往往对其代表的人群居住的环境和关系知之甚少。
4.随机性
尽管运气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们讨厌运气,生活因此变得不可控,而人类喜欢能够掌控一切的感觉。
自我缺乏掌控感会引起压力增加,疾病发作和多种精神健康问题。
相信自己能控制行为,也可以让我们更有动力取得好的结果。当实现目标的动机更强时,人们会变得更注重行动,从而带来更好的结果。自由意志还能通过提升归属感来提升人们的使命感。
我们只有接受生活中大部分结果源于无法掌控的因素这一事实,才能恰当地判断生活中的许多不平等是不公平的。至关重要的是,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少有自我意志。
世间诸事大多无法控制,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我能改变的。
不要因生活中的小烦恼而抓狂,但幸福(和痛苦)可以从小事中找到:在与朋友欢笑(或哭泣)时,在呼吸新鲜空气(或雾霾)时,在与陌生人进行有趣(或下流)的交谈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