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
余常感山水画之于此人间世,如青林之于花鸟,清流之于独舟,宇宙之于星辰。遂有良多感慨,诚不知如何言意。待余勾勒山水落日独舟于纸上,运笔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浓淡水墨晕开之际,渐有山水之心形于胸间,如清音响彻于耳畔,晨钟暮鼓,叩问心扉。
常觉世人应常怀素心,奈何常有红尘喧嚣蔽之。常怀山水之心,纵有庸碌琐碎无波扰之,为此,亦应涤除玄鉴,载营魄抱一。
山水之心形于静待。胸中山水,化喧嚣为心上清流,化庸碌为纸中远山。远山淡影,该有桃花林间,林间小道,该有曲径通幽,通幽之处,该有草屋一幢,一幢草屋,外有岁朝清供,内有茶炉青烟,静待心上好友,与其相于坐于屋内,拥炉煮茶,弹琴听音,若此时“六出”于风中飞舞,更有“坐看青竹变琼枝”之乐感。虽有小桥流水一隅之淡,却不啻于宽阔山间湛然之感。
山水之心形于风雨。每于风生雨啸之夜,应手执书卷,遥想星云。若得一友,手谈之间,黑白相见之际畅聊人生,可谓妙哉。若无一友,则伴风雨感受“盖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的豪迈,反躬自问,自省其身,此中真意,慰余彷徨,愈余感伤。此间风雨,非“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不可得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余视此若人生箴言,常怀抱朴之心,事必亲观之,闻之,躬行求真,学古人风度,以山水之心为师,力求见闻广阔,宽厚天真以待人。
诚感人间世人,亦偶有此感焉?
【小记】偶然翻到大一时沉迷文言文的小短篇,发现字里行间都在寻求一种宁静,垂垂老矣的心态让我现在看来哭笑不得。
女神说看了我另外一篇文章觉得像一位老人写的一样。我觉得就像是十八岁的人装腔作势的披上一层放佛洞察一切的皮。
那段时光是灰色的,于是想在国画和篆刻里寻求慰藉,效果是不错的,虽然技术并不好,但当刻刀凿在印石表面,毛笔基础宣纸时,心情也会跟着慢慢的安定下来。
希望你可以把你的声音平静清晰的表达出来。
缺乏宁静,所以才会诉求宁静。当我表现出对宁静的诉求时,内心其实往往是一片不安。成了“无告者”,无所告诉,便为最苦。我说不出来,我表达不出来,极力追求的庄子的得意而忘言,却让我表达不出我内心的意思,却只能对着广袤的原野瑀瑀独行。
现在大三再看当时的时光,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真的很神奇,估计就像妈妈看孩子一样,真不懂事。
不过,那是你经历过的有微微凉意的薄荷糖般的时光。
希望往后的时光,你的不安和惶恐被内心的深处的宁静抚平。
因为这是时光赠予你的,一份久经摩挲、饱含真挚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