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五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这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在异乡的我,难免会想念家乡,难免会勾起我对家乡端午节的回忆的。
记得小时候,家乡每年的端午节,几乎都是在收麦农忙的时节度过的。
记忆中,那骑车下乡卖棕子的中年,一到夏天来临的时候,几乎都会在学校附近经过的。他一面骑着自行车,一面喊着:“棕子,棕子,一块钱六个,一块钱六个了。”记忆中,由于乡下大多数人家里都没有钱,上学时,身上几乎也没有带过什么零花钱的,我即没有钱买棕子,也没有吃过家乡的棕子,也很少看到有几个同学们花一元钱买棕子吃的。偶尔看见,也只有寥寥无几的个别有钱人家的孩子买棕子吃的。
那一个个小的一口可以吃一个的三角形的棕子,瘪瘪的像我们一些穷人家孩子的肚皮似的。有时看到别人吃那白白的糯米棕子,像吃白面馍一样好吃。小时候,对于吃面食长大的我们来说,每年除了腊八吃过咸的腊八粥,平时是很少吃过大米的。
对于从小吃面食长大的我们来说,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几乎都要蒸糖馍的,由于糖馍是呈三角形的,也可以叫糖三角。糖三角因为外形和粽子相似,所以也叫面粽,这是因为中原地区主产小麦,老百姓都以面食为主,用面粽替代米粽,既有了端午节的食物,又符合了中原人的饮食习惯,可谓是一举两得的。
每年端午节这天,母亲也会做一些糖三角的。母亲做的糖三角,多是用红砂糖作馅,母亲把发酵后的老面面团,用手捏成了三角形。蒸制出来的糖三角即有老面馒头的香味,又有糖稀香甜的味道。轻轻掰开一角,糖稀就会流出来的,有时糖稀把嘴巴烫的吸溜吸溜的,还一样吃的开心,吃的可口,吃的美味,吃的爱不释手,那香甜可口的糖三角,有母亲的味道,有节日的味道,也有幸福的味道。
端午节除了蒸糖三角之外,有的家庭也会炸一些糖糕和油角子走亲戚的。每年端午节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大娘家的大堂姐,都会给奶奶送一些端午节炸的糖糕和油角子,那粉丝和韭菜拌的馅,炸的油角子,特别好吃。
我喜欢吃母亲端午节做的糖三角,不仅是白面做的,而且又香又甜的。我不太喜欢吃母亲炸的油角子,也许是母亲调的馅我吃多的缘故吧?可就是没有大堂姐家炸的油角子调的馅好吃,大堂姐家炸的油角子,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油角子了。
明明是送给奶奶吃的东西,奶奶总是舍不得吃,每年端午节,大堂姐送的糖糕和油角子,几乎都是被我们吃掉的。
小时候吃杂面馍长大的我们,总是盼望着过年过节的,因为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才会改善一下伙食。
每天清晨,父亲总是第一个起床,清晨清理完猪粪,牛粪,羊粪之后。再把小院子里清扫一遍。每年端午节的清晨,在我们起床后,父亲把茅房里的粪缸和尿罐子清理干净之后,又开始清理胡同,院子和墙角了,最后再把茅房,胡同和墙角上,散上一层灶灰,虽然小时候不知道父亲端午节这天散灶灰的寓意,也许灶灰能起到防虫的作用吧?每年的端午节这天,父亲都是这样做的。
长大后,在我离开家乡之后的这二十多年里,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在江南度过的。由于江南是鱼米之乡,可我对白花花的大米饭也不太敢兴趣,可对棕子,我是百吃不厌,而且又吃不了几个的。
江南的棕子,一个可顶我小时候在家乡见过的棕子的几个。不仅有各种馅的,甜的,咸的口味,而且还大小不一,形状不同。
在江南,除了吃棕子,还有挂艾草,菖蒲和赛龙舟的风俗。
不论是家乡母亲做的糖三角,还是大堂姐家送的糖糕和油角子,还是江南的多种口味的棕子,都是一种端午节的习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的端午节虽然和江南的端午节因饮食习惯不同,而吃的东西也不同。可相同的都是中华传统文化,都是祝福安康和祈求平安的日子,都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我们以这种方式怀念。愿祖国永远繁荣昌盛,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永世太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