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年,我是不喜欢回老家过年的。虽然我是在农村长大,虽然我觉得过年只有在老家才有年味儿。
农村的脏、乱、差、冷、信号差还是其次,关键是我很不喜欢有些街坊邻居“逗”孩子。
那些人表达“稀罕你”的方式,就是把孩子“逗”哭,然后露出充满成就感的笑容。
他们那些“逗”不是为了让孩子开心,而是为了让孩子因为自己的话而慌乱、害怕,甚至恐惧。
这种“逗”俨然是一种取笑和捉弄,性质极其恶劣。
记得我小时候,我被一邻居告知说:我不是我妈亲生的,是买来的。我不信。
那人就说:你要不是买来的,你妈为什么老让你看两个弟弟?还让你做饭,怎么不让他俩做啊?为什么你和弟弟起冲突了,你妈光吵你,光让你让着弟弟啊?
我答不上来,就信了。信了以后就胡思乱想。
想象着我妈一副“后妈”的样子。想象着我下一步必须逃跑,再不逃跑就会被这个“后妈”各种虐待,想象着自己是“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各种可怜。
然后我就不吃饭了,开始绝食,并且嚷嚷着要找我“亲妈”。
虽然后来知道那是开玩笑的,但是那种被抛弃的恐惧,我现在都记得。
对于小孩子来说,妈妈就是他世界的全部,是最安全的。突然有人对他说,妈妈不要他了,那无疑是天塌了,这种杀伤力简直是致命的。
所以,我有了孩子以后就比较注意这方面。如果有人无理的逗玩我的孩子,我会毫不留情的制止。
但是,再好的保护也不如做好预防。平时经常给孩子讲那些他好奇的现象,不至于让逗孩子的人拿来戏弄孩子。
“逗”我孩子?请离远点儿!各种“逗”,招招逗致命。
1,关于宝宝从哪里来: “你是买来的”
我们小时候,大概都是捡来的,买来的,树上掉下来的,要不就是充话费送的。反正跟妈妈没有关系。
我对孩子说,小宝宝都是从妈妈肚子里一点点长大,然后在妈妈的肚子上切开一个口子,就把小宝宝拿出来了。
并不是捡来的(怀着老二时,他每天都隔着肚皮摸弟弟,见证了孕育的过程)。
比如:妈妈出门时去上班,工作挣钱,然后才能给他买玩具和吃的。到吃饭时间妈妈就回来了,并不是不要他了。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爱他,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离开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事实证明,经常给他念叨这些还是有用的。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我妈那,一个邻居就跟孩子玩上了。玩了一会儿就开始用老方法逗孩子,说他是妈妈买来的。
儿子小嘴儿一噘,不乐意的说:你是骗人的!小宝宝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那邻居还想继续,被我厉声制止了。
那邻居挺尴尬的离开了,我妈怪我太较真儿,因为孩子的事跟人翻脸不值当。
我说怎么不值当?值当的很!把孩子逗哭了,她开心了,那给孩子造成的恐惧和心理阴影谁来负责?
我小时候就受过这样的伤害,现在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再重蹈覆辙。
说起小时候绝食、非要去找“亲妈”的刚烈样,我妈觉得我说的确实有道理。
“逗”我孩子?请离远点儿!2.用“兄弟姐妹(二胎问题)”做文章: “把你弟弟给我们吧?”
除了诓骗孩子,吓唬孩子,还有一些问孩子的选择性问题也挺有杀伤力的。
我小时候就被问过这种选择题。比如:姥姥对你好?还是奶奶对你好?而且还是当着奶奶的面问。
现在想想,这问题真的挺有杀伤力的。问这问题的人也真够可恶的。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当然是对姥姥的感情更深一些。
现在当着奶奶的面问这问题。我如果选择奶奶,就是对姥姥和自己心灵的背叛,就是说谎。
如果选择姥姥,就会得罪奶奶,搞不好还会让奶奶以为是我妈教的,引起婆媳关系紧张。真是个难题。
后来我妈说,再有人问你你就说“都亲”。小孩子哪懂得都兼顾的方法论啊,你让他选择,他必然会选择其一。
还有类似的:你妈喜欢你?还是喜欢兄、弟、姐、妹啊?这种低情商的问题,你让孩子怎么选?
怎么选都意味着其中一个要被妈妈抛弃,怎么选都意味着自己要跟兄弟姐妹之间要决裂、要势不两立、要你死我活。
这不是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制造恐慌吗?这会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
记得我一朋友说她邻居家生了二胎,老大就被人这样逗。结果老大回家非要把弟弟掐死,要不就把他送到乡下老家。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
现在的二胎问题也挺紧张的。网上报道的“老大为防止二胎跟自己争宠而做出过激行为”的事例数不胜数。现在身边就发生这样的事还真的挺让人震撼的。
当时,我正好准备要二胎。所以,“防老大被人逗”、“防手足相残”迅速被我提上日程。从备孕开始,我就有意识的跟老大以商量的口吻讲有个弟弟妹妹的好处。
还给他讲各种哥哥弟弟或者哥哥妹妹一起玩耍的有趣的故事和游戏情节。带他去买东西,也会刻意跟他说这种玩具怎么跟弟弟妹妹一起玩。
吃的东西要不要给弟弟妹妹带一份(妈妈吃了,肚子里的弟弟妹妹就吃到了)。提前给他营造一种“四口之家”的氛围。
后来临产时,老二的胎位不正,恐怕难逃一剖(老大是顺产)。我跟他爸爸开玩笑说:如果老二让我挨一刀,出来我就得揍他一顿。
谁知老大马上就急了,说:我不让你打弟弟妹妹,他还小呢。说着就哭起来了。让我好一阵哄才止住。看来,他已经接纳了老二。
生下老二的第二天听家人说:邻床的家属看他那么亲的护着弟弟不让人看,就逗他说:小伙子,把你弟弟给我们吧?
老大狠狠的翻以白眼到:你们那不是有吗?
那家属:我们的是妹妹,咱们换换吧?
老大厉声说:不换!谁生的谁要,换什么换!
一个五岁的孩子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大家都憋着笑,那人又继续到:那你可别睡哦,你睡了我们就把你弟弟抱走了。老大不停地翻他们白眼。
结果就是,老大真的就没睡,大家都睡了他还守在摇篮旁边,直到凌晨四点多,实在是撑不住了才睡着。
我听得又是感动,又是欣慰。感动的是儿子这么小就知道保护弟弟了,他把弟弟当成了一家人,从心里接纳了他。
欣慰的是自己对他平时的功课没有白做。
同时也嗔怪家人为何不及时阻止他们这样逗孩子。家人说:你看你儿子这样思维敏捷、对答如流,还用我们出面吗?他一个人就挡过去了。
我想想也是呵。
“逗”我孩子?请离远点儿!3,有杀伤力的选择题:你妈对你亲?还是对弟弟亲?
家有俩宝,就难免会被人问“妈妈对哪个更亲一些”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带俩孩子回老家,一个街坊就逗老大:你妈妈对你亲?还是对你弟弟亲呢?
我家老大立马接茬:我妈妈对我们两个都亲!语气很坚决、很肯定。
街坊看没达到目的,不甘心的接着来:我看你妈妈还是对你弟弟更亲一些,要不然她怎么光抱弟弟不抱你呢?
说实话,我真想上去扇他两耳光。
没等我开口,老大就说:因为我弟弟还小啊,他还不会走路,当然要抱着。我都这么大了,自己会走路就不用抱了,不过我小时候妈妈也是这样抱我的。每个人小时候都是要妈妈抱的,你不知道吗?
说的头头是道,不卑不亢。那街坊被小孩子说的无言以对,有点尴尬,就悻悻作罢了。我笑着说:您以后还是别逗我们了,他指不定能说出什么来呢。
那街坊也笑着说:现在的小家伙,嘴皮子就是厉害。然后大家笑笑就散了。
这件事里,如果孩子无法应对,我肯定会去制止的,只不过那样就会得罪人了。即便如此,也要保护孩子,这不是亲昵,不是稀罕,而是一种赤裸裸的伤害。
即便孩子自己应对了,事后也要抚慰孩子,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永远会站在他身边支持他,保护他。
孩子的吃穿用度,都好打理,好解决。但是精神方面,做父母的,一定要多留心,多跟孩子沟通,交流。
为孩子做好预防、应对教育。像我小时候被人逗,说我是买来的。如果不是我做出“绝食”的过激行为,家人根本就不知道。
孩子为什么不能“逗”?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玩笑”,他相信他听到的每一句话,每一眼看到的画面,把一切都当真,会以为那就是全世界。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给他“真善美”的东西,同时屏那些“假恶丑”的东西。保护他幼小的心灵,给他足够的安全感,等他羽翼渐丰,让他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迎风沐雨,不惧风浪。
养儿之路,万里长征,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家长慢慢学吧,不要懈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