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养成7个习惯,就可以让我们的人生越过越爽。
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本出版30多年依旧是顶流,被誉为永恒经典的个人成长神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它不仅被列入了亚马逊推荐的人生必读100本书,作者史蒂芬·柯维更是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影响美国进程的25位大佬之一。
1、积极主动。
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万物之灵?
为什么一部分人能凌驾于另一部分人?
这取决于我们自我意识的强度,简单说,是我们对抗原始人性的意识强度。
举个例子,一个人被打了一棍,反击之前,人会下意识地思考他为什么打我?一只猎犬被打了一棍,他会立即冲过去咬对方一口。
所以自我意识强的人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回应外界刺激的方式,那么他与积极主动有什么关系呢?
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而只有极少数自我意识强的人才能真正区分“想做的事”和“有能力做的事”。
如果把所有我们关注的事都归入一个“关注圈”,把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归入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自我意识强的人,总能排出外界干扰,专注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这种积极的能量能逐渐扩大他们的影响圈。
自我意识弱的人,他们总紧盯着别人的弱点和自己达不到的事上,这种消极被动的能量让他们的影响圈逐渐缩小。
所以,拥有积极主动习惯的人能不断扩大他们的影响圈,从而走向成功。
2、以始为终。
试想一下,如果你即将死去,你会希望你的家人、朋友、工作伙伴,甚至并不熟悉的人如何评价你?
这些评价就是你内心深处最重视的期许和价值观,把它们写下来,成为你的生命宣言,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然后用自我意识去观察我们的一言一行,无论何时何地,都遵循这些原则。
3、要事第一。
把所有你想做的、正在做的、没有做的事,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写下来,然后按以下方式进行自我管理。
一、识别超出我们影响圈的事,尽可能移除它们,它们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二、培养预防性思维,防患于未然,从而逐渐减少第一象限的事项。
三、处于第三和第四象限的不重要的事也鼓起勇气移除。
四、剩下的大部分事项都在第二象限,这是最允许发挥创造力的象限,也是产出和产能最为平衡的象限,把精力都花在这些事情上,就能更加轻松的走向成功。
4、双赢思维。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我们给对方开设一个情感账户,里面储存着依赖和安全感,当娱乐消耗殆尽,关系就会随之破裂。
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六种相处模式:利人利己,两败俱伤,损人利己,独善其身,舍己为人和好聚好散。
人际交往错综复杂,不同的情况往往需要做出不同的选择,但只有“利人利己”这一种模式才能不损害双方的情感账户。
所以,任何关系充足的情感账户余额或许能够允许短期信任的消耗,但长远来看,如果不能做到双赢,就一定会两败俱伤。
只有带着双赢的思维,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才是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5、知彼解己。
我们总在学习表达,却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去听。
在沟通中,大多数人都只会不断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倾听却是件更重要的事,因为只有感同身受,别人才会向你吐露心声。
如果你想对人有影响力,首先你要了解他,而做到这一点不能只靠技巧。
如果对方察觉到你在使用某种技巧,就会感到受骗和被操纵,自然不会敞开心扉。
所以,有效的沟通习惯首先要有真诚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才能建立情感账户,实现安全交流。
6、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聪明有才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判断和尊重差异是统合综效的精髓,重视不同个体的情绪和智力差异,关注重点就能由为自己辩护转向共同创造,产生认同感和向心力,从而实现一加一等于三,甚至等于3000。
7、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就是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
包含四个方面:身体、精神、智力和情感。
更新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就是平衡和兼顾这四个要素的过程。
只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才能保持这七个习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螺旋式地完成自我提升和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