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高考,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
今年六月,我刚好从大学毕业。
高中就读的是一所普通高中,高一高二一直拿的奖学金,免学费,高一的名次会保持在年级前三。高二分班后,也一直是文科状元。和名校相比,普通高中的年级第一算是小巫见大巫,山外有山。高三因为生病,休养了一整年,没有参加高考(说到生病,大学里也生了两次病住院很久)。后来又在长沙的高中重新读了一年。这一年的重读里,心态有些问题,也可能是一直在思考人生和一些所谓意义类的问题,也带点幼稚,就像是处在《无问西东》里吴岭澜的那种阶段。中间从来没有学习过,一直看各种书,红楼梦、金庸、儒林外史、日本作家的一些小说,积累了厚厚一本的文字笔记。当时学校是不允许带手机和课外书的,因此但凡是我能搜集到的书,都会翻个好几遍,有什么看什么。可以学,只是不愿意。不是向来如此,只是人偶尔会走入了一个无限自我怀疑的阶段和怪圈。
后来高考还剩三个月左右,大概是觉得不能让人小看,以至于觉得我向来如此,因此开始认真复习,最后还是达到了一本线。
最后三个月,班主任主张我们大概一个星期换一次座位,我记得很多同学都愿意和我坐在一起,老师开始表扬。原来,我认真起来了,那么多人又开始愿意靠近你。我知道,人本来就是可以的,在来这里之前,我一直都骄傲是第一,从来都是优的人,怎么从“良”。不愿意的时候,谁也没办法勉强,即便很多人认为我不思进取,但我就是想不清,我需要时间。就像最近李诞说的那句话我很中意:我可以,但是我不愿意。即便现在说来高考两字轻松,那也是由于高一、高二完完全全打扎实的基本功和底子。
世界上并没有三个月就能考上的一所大学,即便有,也少之又少。有些人之所以可以考上,也是因为之前的基础打的扎扎实实,所以最后才看起来似乎不那么费力气。但高考考得是积累,考得是你三年以来所有学到的东西的浓缩,而不是运气。一个人的功底深厚不深厚,是装不出来的。
高考前几天,还是会紧张,也会感受到压力,当时一个人在关了灯的教室里听了一整晚陈奕迅的粤语版约定,放空了一个晚上。但高考当天,当所有事情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来的时候,心却反而平静了。一门一门的考下来,很冷静、很平定。直到考完,人人都考完收拾回家了,我才在教室大哭一场。老师以为我没考好,过来安慰我,其实我只是想要发泄。
后来听朋友说,现在学校的某些老师会把我当成一匹黑马标榜我,来鼓励下一届的学生,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本来就是骄傲的,本来就是从来只想考第一名的学生,要么一鸣惊人,要么安心不闻不问,不会甘心居于人后。我不愿意的时候,没法子勉强。
背景说完了,该说一些干货了。我是文科生,因此,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因为喜欢看书、写东西,所以我认为做语文题目是种享受。语文上,除了基础知识打牢,其次就是理解,适当读一些文学作品,是可以锦上添花的,但锦上添花的基础是先把底子打好。英语在于单词和语法,可以坚持每天做一到两篇篇阅读理解,增强语感,成为习惯。学英语不能“默学”,最好是把读、写、记三者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巩固,记得更牢。文综上,地理有些偏理科性质,我不能给出很好的意见。关于历史和政治,啃透课本是关键,选择题上主要注意审题。数学上,做错题本与总结经验、归纳题型非常重要。刷题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归纳和总结方法。
关于高考的一些意见:
第一:所需的证件一定带齐,以免造成遗憾。
第二:不用紧张,用平常心对待考试,但要保持严谨、仔细、认真的态度。
第三:把握时间,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尽量多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的检查几遍,毕竟是高中阶段最后一场大考。除非有完全把握,否则不要轻易改答案。
对于即将高考的学生的一些建议:
第一:打好基础是关键。很多题不会做的原因,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想要巩固基础知识,必须首先把课本烂熟于心。
第二: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你学好,除了自己主动。自觉和主动非常重要。
第三:学方法、学思路,总结经验,死记硬背是必要的,但不是主要的。
第四:不要带手机,手机最容易让人分心。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各位加油。
《关于高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窈婉容
微信公众号/简书/知乎:窈婉容
联系作者:邮箱329223079@qq.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