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礼俗之我见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这是爱人之间表达爱意最直白的流露,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是温庭筠为爱情写下的绝美相思诗句,也许对一个人最美好的告白就是为她举办一场婚礼。从古代到现代,结婚礼俗由繁入简,但是新人们对未来美好的希冀永远不会改变。
古人说人生有四喜分别为: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从这就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于结婚是多么的重视。
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礼俗中的大礼。但对其的认识则古今大不一样。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延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婚礼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历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采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中国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地区民间约定成俗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它将相亲、订婚阶段的过程简化。
回望民国时期,相信大家对林徽因和梁思成这对神仙眷侣已经非常熟悉了,林徽因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为我国做出了杰出贡献,那么他们的婚礼礼俗是什么样的呢?
1928年3月21日,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梁思成的大姐梁思顺家结婚。梁思顺家在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里,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礼就在客厅里举行。林徽因不喜欢外国的白色婚纱,她很爱中国的传统,于是她穿上了自己设计的中国式婚纱,而梁思成买了一身礼服。中西合璧似的婚礼礼俗遵守了新婚夫妇内心的想法,在那个年代就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为以后的结婚礼俗奠定基础。
举行古代拜堂婚礼或者民国婚礼,有的向往西方的浪漫,举行西式婚礼,有的干脆中西合璧。那么,现代人们一般都遵从着哪些婚礼习俗呢?
婚礼习俗一、礼金
细细想来,从古至今,中国都秉承着送礼的习俗,一般宴请了宾客,朋友送礼也是必不可少的啦。现如今,一般来参加婚宴的宾客都会用红包,里面放礼金,当然,一般礼金数目是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新郎新娘的远近亲疏关系而定,关系好的肯定想多包点。不过礼金最好是双数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征白头偕老,也有的地方喜欢包含有六、八、九的,也就是禄发长长久久的意思。
婚礼习俗二、迎亲
婚礼习俗三、敬茶
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俗称敬茶;而后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一般流程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谢,其后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莲子、蜜枣等带有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婚礼习俗四、出门
不同地方的出门礼一般有所不同,有的是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有的则是一名辈分高的女性长辈拿着竹匾或者是黑伞一路护送到婚车前,预示着新娘像这位长辈一样婚姻幸福。还有一些地方新娘在出发前要和闺中好友还有父母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新娘上婚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答谢。婚车启动以后,新娘要将扇子掷到窗外,意味着不将自己的坏性子带到婆家,然后花童将扇子捡起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表示答谢。当所有人离开家门时,记得一定不能和女方家人说再见哦!婚车离开,女方家要燃放鞭炮。
婚礼习俗五、进门
进门是指新娘由女方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方家,切记新人进门时要跨过门槛,不能踩着门槛进。
婚礼习俗六、入席
参加婚礼要按照主人的引导就做,如果没有引导,可以找熟悉的人一起就做,但不能随便的坐新人桌或者是父母桌。在宴席开始以后对取菜、吃食都要讲究礼貌。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俗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彰显礼仪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中国人“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让我们大家一起将这些美好的仪式传承下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