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利他思维”
简单的来说,就是克服人性自私的弱点,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难度,别人才会考虑自己,其实本质上利他也是利己。
老子说,上善若水。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的精神。
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才是真正的无敌?
有利他思维的人,才是无敌的。
有利他的人,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会有灵魂上的新高度。
反之,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私利,那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
2、案例一
我在当项目经理时,常给现场管理人员说的一句话就是:“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很多人都有这几种想法:
一是我为什么要帮你,你又没给我好处;
二是我的事还没忙完呢,哪有时间帮你啊;
三是这都是他们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些都是没有利他思维的表现,看不到利他背后的利己。我通过十几年的经验证明,帮助别人到最后就是帮助自已。尤其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结果都是把项目保质保量的做好,最后获取利润,互相帮助,相互收益。
有一次,一个地方老百姓的地被我们项目按照工程用地占用了一大部分,在业主征用时有一小块不涉及永久占地没有征用,由于所剩面积已经很小,也不利于耕种了,按理说这种事跟我们确实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坚信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我们就替这个老百姓把他的诉求写成文字材料上报业主,最后业主经研究同意把剩余的那一点点地也给征过来,那个老百姓当时就十分感动,在村里面大肆宣扬我们项目部的好处,还带头给我们提供各种方便,一时间给我们的地方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有利的促进了工程的进展。
其实,我们并没有付出多少,老百姓也没有获得太多,但是我们这种利他的思维让对方感到受到了尊重,让他感动。
3、案例二
在其他案例当中,诸如村路加宽、处理废料等故事,都是建立在首先利他,然后又衍生出利已的好处来。因此始终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有时还要牺牲自己的利益诱导对方按照我们的计划行动。
比如,在工地上经常举行各种劳动竞赛,目的就是为了加快进度,但是我们必须拿出一定的奖金,才能激发起各个施工班组的干劲。现场工人多挣了钱,项目施工进度加快,工期缩短,一些办公费用就省下来了,看似让工人多挣钱了,还是自己节省了大量的其他费用。
2013年,我们南方一个工地上,一共有六座桥梁要使用架桥机进行架设,当时,临近春节,还有三座桥没有架完,经过计算,要想完成就必须再上一座架桥机,而且只能安装一座桥梁,这样光进退的运费就是一笔,加上现场拼装预计增加费用20万,单纯从桥梁安装经济角度分析确实不合适。
但是在利他的思维下,我们立即要求第二个架桥机进场,增加的20万元费用,由我们项目部承担。
因为,我们也在算一笔账,如果春节前完不成,第二年工人要等到正月十五之后才能陆续到场,这中间至少有20天处于停置状态,能够正常架设之后,还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前后2个月的时间架桥机需要人员看守,现场、预制梁场也需要人员看守,预制梁占用着场地还无法复耕,要继续交纳租金,2个月的各种人工费、机械费、管理费等等又岂止20万元。
对于架梁专业队伍,即便全部架完也省不出这20万,但是如果我们愿意承担进场费,他们当然非常高兴,早早架完梁板他们也好春节过后承担新的工程,节约很多成本。
就这样,第2个架桥机到位后,两套设备同时架设,场面十分壮观,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投入这么大,等春节过后,大家都明白了。
因为,我们在春节前把梁板全部架到桥上,梁场腾空,我们安排留守的人员(只需几个)把梁场拆除,全线贯通,为后期按时完工提供了大好的条件。
4、总结
在前面两个案例里面,都是需要考虑利他。
有的说,不就是有大局观念吗。
是的,一般我们考虑问题都教导别人从大局出发,优先考虑整体利益。但是我们如果不考虑某个个体的利益只考虑整体的利益是没有用的。
单纯大局观念只能让某些个体把整体拖垮,或越拖越慢,直到最后,投入再大成本都无法保证项目按期完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