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自恋,自恋是构成自我的基础性要素之一。
但是,自恋太强肯定不是好事,严重的自恋甚至会导致病态的“全能自恋”以及带有破坏性的“自恋性暴怒”。
01
自恋好不好?
无所谓好不好,因为是个人多少都会有些自恋,只是不要过于自恋就好。
自恋几乎与生俱来,和嫉妒,焦虑,自我保护的防卫心理一样,是人的一种保护机制,也是人格形成的基本要件之一。
自恋,从来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多少的问题,程度高低的问题以及能否对自恋有效引导利用的问题。
02
自恋源于自我肯定的内在需要,人都有自我肯定的需求,有时候就是觉得“自己好”、“我挺棒的”、“自己比别人强”;没什么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没什么事实依据,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就是这么认为的。
承认这一点,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03
自恋与自信有什么区别?
自恋更多是一种自我欣赏,乃至自我陶醉,是一种心理感受,属于感性的层面。
而自信则是一种理性的判断,行为导向,有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有外界可靠的客观反馈作为支撑。
04
自信是不是一定比自恋好?
从理性的层面衡量,的确是自信更好一些,自信具有可衡量、可操作性,有客观的评判标准,有反馈闭环;自恋则完全是个人的自我感觉,没有因果逻辑链条,没有形成反馈闭环——自恋还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或者嘲笑。
但是,自恋却是通向自我潜意识的一扇门。
人,不全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感性的动物;人,不全由主动意识来掌控,也受到潜意识的深刻影响。
所以,不必完全排斥自恋,把自恋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为我所用,这才是正确的姿势。
05
由于人们并不能完全消除自恋心理,(就像人不能完全消除嫉妒心理一样),因此,人需要在自信和自恋中寻求平衡,就像人要在理性和感性、主动意识和潜意识中寻求平衡一样。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让自恋为我所用?
06
在自恋和自信中间,加入一个“自省”。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所以,孔子是圣人。
自省,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反思,不仅仅是做法、策略等理性层面的反思,也包括感受,感觉这些感性层面的复盘。
每天都想想,我们会为什么事、因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喜、怒、哀、乐、忧、烦、愁。
不仅仅是用自己的头脑,也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哪些事情、哪些人让自己觉得自我感觉良好……
自省,也是启动潜意识的过程,让自己的主动意识放松,不再紧绷;引导自己的身体去感受,有时就会感觉到,有些自恋的感觉并非不是自己真实的感受,可能只是一种逃避,一种推托或是一种扭曲。
当真实的自我感受被唤醒后,自恋,特别是“全能自恋”的感觉,就会逐渐消退,你的感觉也就更接近于真实的自己,并且,这种真实的感觉是你的身体和潜意识能够接受的。这样,你也就实现了对自恋的超越。
07
人,是关系的产物。当我们自己无法有效判别自我感觉的时候,往往需要在关系中寻找安全感和认同感。
这时关系的质量尤为重要。
三五个靠谱的诤友,能给你真实而积极的反馈,让你在关系的镜像中完成自我调整和自我进化,这时你真的该感恩,你有这么好的朋友。
假如,你的伴侣、你的爱人就能有这样的作用,能在亲密关系中给予你真实而积极的反馈和抱持,让你在关系中重新认知自己,满血复活,那么你就是上帝拣选的幸运儿,得蒙好运的垂青。毕竟在现实中,这样的好运的确不多。
END
好,写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自恋既然无法完全消除,那么就该接纳它,驾驭它,限制它,用自省来消除自恋的幻化感,用优质人际关系的镜像来让自己走出自恋的虚幻感觉。同时,自恋也是通向自我潜意识的一道门,用自省来感知自己的潜意识,让自己的感受鲜明起来。
自恋的话题,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我是Kevin.Stewart,下次再见。
Bye-bye
2020-05-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