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8分钟家庭幸福课生活感悟心理
你的孩子跟你有“关系”吗?|《无条件养育》原则解读

你的孩子跟你有“关系”吗?|《无条件养育》原则解读

作者: 球爸小新 | 来源:发表于2017-02-12 21:41 被阅读145次

    关于《无条件养育》这本书,译者小巫老师(国内著名育儿专家,无条件养育推行者)在序言中就提到,“这本书不容易看……”。

    确实,这本书,球爸应该看了不下5遍,但每次看,对某些章节依然充满疑惑和陌生感。

    真的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吗?

    看到第3遍的时候,我才慢慢体会到问题出在哪?作者所在的社会环境,真的离我们中国人的观念差距太远。

    这里我并不是说“无条件养育”不适合中国父母,相反,我认为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无条件养育”,重启人类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想。(参见:《人类教育会重启吗?我的育儿价值观》)

    但在具体问题时,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书里的内容,无法让我们的父母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感。这也是我会想去重新解读《无条件养育》动机之一。

    正如今天要讲的这一原则“将亲自关系放在第一位”。

    光看标题,估计很多父母就会不以为然,“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当然是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的,这还用说吗?

    科恩博士的本意并非要说“你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灌注在孩子身上”。

    我理解他想说的是,因为亲子关系的重要,所以父母所有的管教手段,都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亲子关系的基础上进行。

    在我们诉诸控制性干预手段之前,在我们给孩子制造不愉快之前,在做任何能让孩子理解为有条件爱他们之前,我们应该绝对保证其值得伤害我们的亲子关系。

    ——《无条件养育》P118

    所以,如果你能仔细思考“孩子第一”和“关系第一”之间的区别,你就能大致了解科恩博士他真正的意图。

    对,那就是“关系”。大多数中国父母,关注“孩子”,但并不关注“关系”。

    什么是“关系”,说到底,就是一种

    “用客体行为而产生的主观认同”

    是不是很boring的一句话?我知道你在看这段的时候,会自动忽略这句话,所以我会再重复三遍:

    用客体行为而产生的主观认同

    用客体行为而产生的主观认同

    用客体行为而产生的主观认同

    什么意思?我们想像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男性)散步在世纪公园的湖边,往常人山人海的公园,今天居然没什么游客。

    你的心情很好。

    这时候一位白衣飘飘的长发美女突然闯入你的视线,她身材高挑,肌肤雪白,恬静的坐在草地中,沐浴在阳光里,看着一本严歌苓的《扶桑》,这本书正好你也刚刚看过,你感觉你们之间有着上辈子的姻缘。

    这时候你身体里分泌的多巴胺,不断的告诉你的大脑,“你需要跟她发生关系”。

    你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勇敢的走上前去,缓缓的张开嘴,用柔和而坚定的声音说:

    “小姐你好,我想跟你睡觉,可以吗?”

    你也可能约X成功,但绝大多数下,会得到一句“神经病”的评价,甚至还会招来一顿暴打。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发现,“关系”的达成,需要对方的“主观认同”。我同意跟你发生关系(做女朋友,老婆,或者上床等等),我们才有关系,否则那就是猥亵和强奸。

    而你要用行为,去争取你们可以达成这种关系。

    聊天,吃饭……让对方觉得是个幽默,风趣,为人NICE,有共同理想的人,然后你们看电影,一起去旅行,让对方觉得你是值得依靠的人,再然后你表白,牵手,接吻……直到达成你需要的那种“关系”。

    你是不断用行为,去你们争取对方对你们彼此“关系”的认可。

    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关系,都是这样达成的,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伴侣关系……但唯有亲子关系,是不用争取的。你的孩子,天生就是你的孩子,你天生是他爸妈,你不需要争取得到他们的同意,他们在独立之前,也基本没有反对的权利。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并不在意孩子的感受,就好像结婚之后,你觉得老公没有之前那么体贴是一样的。(因为你们的关系相对固定了。)

    我们通常都直接将我们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就像上面场景中,男人直接跟女人说“我想跟你睡觉”一样,而你是在强奸你的孩子。

    所以也可以说,“中国式的亲子关系”是有“亲子”,没有“关系”

    而需要建立这种“关系”,我认为中国父母需要破除至少两个心结:

    望子成龙

    我们都认为“望子成龙”,是一件特别理所应当的事儿,为了成龙,父母愿意牺牲一切,甚至包括他们自己。

    那如何“成龙”呢?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无外乎两种方式:

    一种,天生是龙

    因为父母是龙,所以的孩子也是龙,这点毫无疑问。

    另一种方式,变异成龙

    父母不是龙,所以你的孩子天生也不是,但你想用变异的方式,把孩子变成龙。但变异从来都是一种小概率、高风险事件,你真的确定孩子愿意吗?

    我认为,如果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认可自己身上有“龙性”,并把这种“龙性”,遗传给孩子,那孩子就成龙了。反之,如果你都找不到自己身上的龙性,你又怎么能强求孩子成龙呢?


    灾难性预期

    “灾难性预期”这个词大致是说,我们习惯往坏的方向想,特别对于刚出生的孩子,父母和爷爷奶奶,就特别擅长灾难性预期。

    我曾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奶奶,在冬天带几个月大的孙子时,为了保暖,不仅给孩子带上手套,还在袖口用橡皮筋绑住,因为绑的太紧,导致血液不流通,等脱下手套的时候,发现整个手都已经发黑了,最后只能截肢。

    相信这种灾难性预期而引起的过度关心,从而引发的人间惨剧,爸爸妈妈们都听过不少。但更可怕的是,这种灾难性预期的连锁想像,著名句式就是“你如果不……,你这辈子就毁了”。

    “你如果考不上大学,你这辈子就毁了”

    “你如果再不结婚,你这辈子就毁了”

    “你如果不听老师的话,你这辈子就毁了”

    当然,还有升级版

    “你不好好睡觉,上课就没精神,学习成绩就不好,考不上好大学,你这辈子就毁了”

    但我们这代父母都知道,这不是真的,人生无限可能,彻底毁掉一个人比杀一个人更困难吧。

    所以,孩子晚上不睡觉,挑食,不做作业……真的会产生什么确定的灾难后果吗?

    如果你不确定,那真的值得为此破坏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吗?

    对于中国父母对孩子,并不缺乏爱的动机。但因为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而把不是爱的部分冠上爱的名义,施加给孩子。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孩子,还是父母的希望,妈妈为了孩子可以把爸爸赶出卧室,爸爸为了孩子可以精疲力竭的在周末陪孩子上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但这种没有“关系”的爱,真的是孩子需要,和愿意承受的吗?

    但科恩博士说,无条件养育,不是父母说了算的,而是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爱的时候,你才能说,我在对我的孩子实施“无条件养育”。

    所以,对中国父母而言,“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并不是让你们把孩子抓得更紧,而是为了你的孩子好,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8b05f7cf9294:作为被以爱之名迫害的子女来说,这篇文章确实写出了部分残酷的实情,但是有多少父母,就算看了多少这种文章,根本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更别提改正了,虽然改也来不及了!
        球爸小新:@孤岛笑 至少可以警醒我们自己

      本文标题:你的孩子跟你有“关系”吗?|《无条件养育》原则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tz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