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罗胖讲过了韩信的故事,听的很爽,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怎么回事呢?
要说韩信,那都是历史名人,刘邦手下的头号智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名号谁没听过。
而罗胖讲韩信的成名之战:井陉之战,这个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这一战的结果可谓名传千古。因为它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两个成语,一个是“背水一战”,还有一个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按说这“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小学学成语那会就知道,为啥让我不平静呢?
因为他讲的不是我们都知道的,而是揭露了一些大多数所不知道(或者是少有关注)的“真想”(为什么真想要打引号,先卖个关子):
话说在公元前205年,韩信以3万人的兵力,击败了赵军20万人。怎么赢的呢?过去知道的情节是这样的,韩信让军队在水边列阵,面对敌军,也就是说,后面是河,前面是敌人,没有退路,于是激发起了部队的士气,一战而胜。
“背水一战”的故事中你所不知道的秘密!事后,他手下人有人不解地问:兵法上都讲,列阵要在山前和水后,你偏偏在水前列阵,居然还能赢。这是什么神奇的搞法?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这事兵法上有,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所谓“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那韩信说的兵法上的话,有没有错呢?没有,《孙子兵法》上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奇怪的事情来了。后世所有想学韩信的人,没有一个成功的。比如三国时期的徐晃,也是搞背水一战,结果被赵云杀得人仰马翻;再如马谡当也借鉴韩信的这个“背水一战”,将驻扎在街亭的全部军备力量挪到了山上,坐待魏军攻占以向死而生的心态去迎战,结果被断气水源,粮草失了街亭。
要知道冷兵器时代,打仗拼的不仅力量,更重要的是士气。所以,才有兵败如山倒的说法,一千人的士气高昂的队伍完全可以屠杀几万人的士气崩溃掉的军队。
“背水一战”的故事中你所不知道的秘密!那么韩信“背水一战”的神奇之处或者是不为人知的制胜知道在哪里呢?
我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其中的故事:
当年背水一战的那条河,当时叫“绵蔓水”,今天叫“绵河”,位于太行山井陉口
韩信的部队在河西,赵军在河东。隔水对望。
韩信做的第一件事,是半夜悄悄地派了2千名轻骑兵,脱离大部队,在另外的地方,悄悄渡河,到了河东,在赵军大营北边的山上埋伏了起来。
第二天,韩信的3万人马,先派出了1万的精锐部队渡河。在河边列阵,也就是背水列阵。
赵军一看,什么?韩信背水列阵,这是不是傻?都笑。这一笑,也就错过了这场战争中赵军唯一的机会:这时候该出击,把韩信的军队赶下河。
还原一下当时形势。自西向东,最西边是韩信的2万人的主力部队,然后是那条河,然后是韩信1万人的先头精锐部队,然后是赵军的大营。然后在赵军大营背后的山上,还有韩信的一支2千人的伏兵。当然了,这只伏兵的存在,赵国的军队是不知道的。就是这么个形势。
然后就是奇迹上演的时刻了。
韩信带领主力2万人渡河。渡河后并不与先头部队会合。而是越过他们继续前进,到赵军的大营前列阵求战。而先过河的那1万人原地修整还在河边。
赵军将领一看,那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我这20万大军,你韩信带了2万人就来叫板,而且你还背河列阵,身陷绝地,犯了兵家大忌。这不是天上掉下的功劳,没说的,只留下少部分人然后出营打它!
“背水一战”的故事中你所不知道的秘密!两军开始正面交锋,杀得天昏地暗。赵军相对汉军,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10比1呀,所以渐渐的,汉军就落了下风。打不过,于是且战且退,一直退到了河边上。
这时候发生了什么?韩信留在河边修整的那一万精锐部队,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到了。以逸待劳,作用加入了战团。两军就在河边开打,这个时候,韩信喊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
我们把眼光从河边这个局部先拿开,看看赵军大营中看家的那部分军队。他们一看,只要再加把力,韩信肯定完蛋啊。再说了,这功劳,再不抢就没了。于是赵军倾巢而出,下山摘桃子来了。
这就给了韩信提前埋伏在赵军大营后山上的2千轻骑兵的机会。赵军大营这个时候已经几乎是一座空营,2千人拿下大营,迅速拔下赵军的旗帜,换上了汉军的旗帜。然后大喊,赵国已灭,赵王已成俘虏。这当然是虚张声势。
但陷入混战的20万赵军不知道呀,本来好好的优势,突然自己被包了饺子,老家被占了,前方还有如狼似虎的韩信主力。赵军军心就乱了。前面我们讲,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士气是关键。一旦军心不稳,军队越多,崩溃得就越厉害。后面的事就发生得很自然了。赵军主将被斩,赵王被擒,韩信一战成名。
韩信当然厉害不仅是名将还是一个心理大师。
他完美塑造并抓住了赵军心理崩溃的瞬间,导致20万大军军心崩溃。
但故事讲到这,也只是更多的证明了韩信的赫赫威名,还不足以让我吃惊。真正震撼到我的是罗胖的总结。
“背水一战”的故事中你所不知道的秘密!罗胖对韩信的故事做了两点总结:
第一,不要相信什么精神胜利法。表面上看到的那种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口号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真能赢的,那背后一定还有一些深藏不露的东西。
这一点容易理解,毕竟打鸡血、喊口号,不是没有作用,而是作用有限,更多的努力是要在精心规划的布局上才能起作用。
第二,永远不要相信那些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经验。韩信并没有说谎,“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如果没能深入现场,深入细节,怎么个置之死地?又是怎么个后生?只听了一句,我们就什么也学不到。
“背水一战”的故事中你所不知道的秘密!这第二点就扎心了,我们对成功的向往;对成功人士的经历和方法论的推崇;以及对各种名人课程讲座的追捧。它们不也像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一样吗。
抽象的总结,金句式的概括,很讨人喜欢,却是只触及面子未达里子。因为不论失败或是成功,这些个“里子”恐怕连当时人都难以琢磨清楚:哪些是主观影响的结果,哪些是特定的环境或是积累到一定程度质变的结果,亦或是两者综合的结果——是无法重来,无法复制的。
如此也就解释的通了为什么“背水一战”的模仿着,别人成功经历和复制者,屡屡尝试却不能再现成功了。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故事不能只顾听的爽,还要听不同的人讲不同的版本;名言和金句也不是只沉醉于有道理有共鸣就好,它是的由来和证明的故事更有价值。
最后,补一下前面的坑。为什么要给罗胖揭露的“真相”打引号,因为我并不能证实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给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历史解读,以及有它引发的新的思考和反思——学习不仅要有道理,更要长本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