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我发展过程中,还有个关键词叫“自我认同”,包括身份的认同、性别的认同、角色的认同,等等。假如自我认同出了偏差,日常的生活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还记得前面穿裙子的男孩的故事吗?整个小学时代,他过的都还不算糟,虽然男孩不跟他玩,但他交往了不少女生小伙伴,而且因为学习好、不捣乱,也成了老师们的宠儿。他开始看不起男孩子们,认为他们粗鲁、愚笨、不精致。到了中学阶段,当家长们都在担心孩子早恋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跟女孩子在一起就像闺蜜,完全没有想过要和她们谈情说爱;反倒是来实习的物理男老师,白白净净的,举止文雅、谈吐不凡、完全不像其他粗鲁的男生,让他很有亲近的欲望。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早就猜到了,肯定是TXL呀!
没错,前两节课里我们谈到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这节课,我们再增加一个概念,心理性别。就像这个男孩一样,因为家庭的不当养育方式,让他从小在性别的认同上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应该像女孩一样。不过,这并不等于他的性取向也必然同时发生改变。所以,你只猜对了一半。事实上,男孩对物理老师的喜爱,是青春期假性TXl的表现,他只是把自己对自己的喜爱投射到了老师身上而已。
故事还没完,到了大学,他遇到了一个强壮、高大、雷厉风行的女孩,女孩疯狂地追求他,他也半推半就地尝试着交往,结果发现:自己原来对异性并不排斥。
不知道你有没有困惑:怎么?这样的人还不会成为同性恋吗?的确如此,心理性别认同的错位并不必然导致同性恋,但有可能成为双性者或者跨性别者。实际上,我们最终恋上的,都不过是一堆特质。一个女性化倾向的男性,只要遇到男性化倾向的女性,一样可能发生正常的恋情。
男孩来找我咨询,就是为了弄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是不是有病?我们一起分析探索,确认了男孩心理自我的性别角色认同是女性,所以言行举止、生活行为习惯都以女性的心理角色来表现,但他从未打算做变性手术,他渴望的恋爱对象依然是有理想的男性特质的人。所以,准确地说,他属于跨性别。
男孩舒了口气,说:搞清楚自己,就好办多了。我问他是否接受这样的自己,他说:不但接受,而且喜欢。
这个案例听起来会不会有些烧脑?其实,我之所以用那么多时间来详细描述它,只是想让你明白:在心理自我层面,外界的影响可能导致我们成长方向的改变,但最终能否过好一生,则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了自己、接纳了自己。
自我意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作一个人从家庭认同、社会认同到自我认同的发展过程。只有自我认同良好的人,才能够发展出不低不高刚刚好的自尊,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就像我们说,同性恋不一定就是有病,当一个人能够接纳和理解自己的性别取向的时候,同样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