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悦读社发言(97)

悦读社发言(97)

作者: 冯雪松_4d76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4:41 被阅读0次

    别把互联网神化了——《互联网的误读》读后

    《互联网的误读》这本书,引用了丰富的论据,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对互联网的历史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解析了各种对于互联网的阶段性的误读。既肯定了互联网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又否定了互联网决定论的思想。

    本书三位作者都来自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詹姆斯·柯兰是伦敦大学金匠学院传播学教授、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另外两位作者——娜塔莉·芬顿和德斯·弗里德曼也分别在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担任传播学教授和高级讲师的职务。在传播与媒体研究方面,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是英国传播学研究的权威学术机构。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四大预言的破灭。

    第一个预言:互联网促进经济转型。20世纪90年代,美国《连线》杂志一篇预测性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好消息是,你将成为百万富翁;坏消息是,人人都会成为百万富翁”。这句话在当时非常具有煽动性和诱惑力,也迅速掀起了互联网淘金的热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未来的网上购物将会越来越普及,这还需要时间。即便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依然是不平等的,新经济寡头们依靠互联网竖起了难以攻破的壁垒,压制了许多创新企业的发展。互联网并没有促进经济转型的原因之一就是:构成公司权力集中化的、不平等的机制,并没有得到改变。

    第二个预言:互联网推动了全球理解。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渠道,但是并没有促进预期中那样的全球理解,因为互联网反映了真实世界里的不平等、语言的隔阂、冲突的价值和利益。

    第三个预言——互联网促进民主振兴。互联网没有如预期那样推广民主、振兴民主。一方面,是因为权威主义的政权找到了控制互联网的办法。另一方面,是因为与政治进程的疏离限制了互联网的潜力。20多年过去了,“网络问政”的预言并未实现。因为网络问政有三个局限:一是公民提出的问题常常与决策机制脱节;二是公民本身不愿意参与这样的对话;三是网上对话其实成了政府的单向传播,公民仅仅是信息接受方。因此,互联网并没有使民主振兴。

    第四个预言——互联网的崛起将使传统新闻业没落。这个预言的核心观点是:互联网会把传统的新闻控制者拉下马来,传统新闻业从此土崩瓦解。然而,互联网的崛起并没有使主要的新闻组织土崩瓦解。互联网确实对传统新闻媒体有冲击,降低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品牌价值和广告份额,直到今天也没有扭转这种下滑的局面。在借助互联网完成跨技术转变之后,传统新闻媒体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阵地。

    互联网的崛起并没有摧毁传统新闻业,反而是传统新闻媒体利用互联网巩固了自己在线上和线下新闻领域的优势。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之间的边界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两者的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互联网的起源。起初,互联网是根据美国军方的观念构建,为军事目的服务的。互联网雏形的出现,其实是超级大国冷战思维的产物,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战争工具。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协议IP的广泛应用、浏览器的问世,搜索引擎和网络目录的出现,互联网才开始逐步民用,慢慢普及开来。

    互联网的商业化。最初的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处于非市场化的构建过程中,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科学家们下海办起了互联网公司,开始寻找赚钱的办法。在利益的驱动下,互联网开启了商业化之路。互联网曾经是非市场化的,内容自由流通、人人可以随意获取的自由空间;如今,这个自由空间变成了一个大商场,产品销售和广告成为了主导,付费网站和付费服务也越来越多,互联网作为公共领地的性质已经变了。互联网的中性被商业化终结,互联网成为了为富人提供便利和服务的工具。

    互联网历史上的技术发展。正是因为技术的发展,硬件设备变得越来越小、信息存取链接技术越来越强大,接入设备越来越多,才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使用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发展,不仅仅是科技创新决定的技术过程,它还受到技术开发者目的的影响,提供资金的人和打造网络的人都在互联网的构建中发挥作用。

    正确理解互联网。互联网的分享精神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互联网的分享精神不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藩篱,人们越来越善于分享思想,共同创新。互联网让更多场所的灵感得到分享。因为人们可以在家办公,人们可以分享来自车库、寝室、书房和起居室的灵感,而在互联网时代之前,这样的创新多半都发生在公司和实验室的高墙里。在互联网时代里,劳动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的合作原则已经进入大多数有远见卓识的工作场所,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属性。社交媒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分享精神决定了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社交媒体属性。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交媒体属性,我们不难理解互联网引起的搜集信息、相互交往的手段变化,以及网上活动所具备的创新和互动性质。社交媒体的首要功能并不是为社会谋福利,也不是政治参与,其首要功能是表情达意。如今,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全新的“议题设置”环境。网民能主动参与设置议题,活跃的网民善于挖掘身边的重大事件,用帖子或博客等形式发到网上供大家分享、探讨。火爆跟帖、爆炸性的留言,往往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共鸣,在未来,互联网的社交属性可能会愈发强烈。

    当代互联网本身并不等于民主。在互联网与社会复杂的关系里,既有潜在的民主形成机制,也有潜在的反民主形成机制。具体是反民主,还是促进民主形成,战略的选择应该要充分考虑合适的语境。这些关系的表现可能正好向我们暗示,什么样的战略适合于什么语境下的政治进步变革。实际上,西方国家并没有像表面上那样不控制互联网。他们对互联网实施战略上的监管,甚至随心所欲地干预。

    互联网是一种具有多样性和互动性的工具,在广泛的共同主题之下,可以把多种话题融合起来,使得技术、青年和反传统政治相互促进。无论如何,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代人类最大的福利,世界更加多元,也更加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社发言(9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cc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