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创业
把把「产品精神」的脉

把把「产品精神」的脉

作者: 托爸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19:27 被阅读34次

    之前思考过精神产品和功能产品的区别,精神产品能够调动起用户情感上的某些共鸣,比起产品的功能更容易形成竞争壁垒,这个精神是对外,对用户而言。

    这周看到张志东(腾讯创始人)的一个观点:产品精神。

    是在产品从0到0.1的时候,团队必须想清楚产品存在的逻辑,这个精神是对内,对团队而言。

    从一个教训说起


    2015年,带队伍做过一个产品,基于微信生态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为线下小商家提供微信营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坚持了一年时间,结果死的很惨!除了跟大多数产品挂掉的理由一样,错过窗口期、竞争对手太强、市场和运营能力弱、缺少资本助力......

    还有个最根本的原因:

    大部分小商家没有微信运营能力,粉丝都吸不了几个,产品功能再强大,也产生不了价值。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技术,对于用户在运营上的痛点无能为力,痛点打不准,就算用户来了也留不住。

    现在想想,其实早在决定开干之前,团队都没有认清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导致对所提供的服务价值没有完全形成共识。

    加上掉进产品功能为王的思维陷阱,从一开始就高举高打,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闭门打造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产品,直接跳过了产品0到0.1的验证阶段。

    这些都导致「产品精神」从起步就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后面只是越病越重而已。


    出招之前,先把脉


    公司正在推进一个产品,目标是希望在某个垂直行业,利用上下游客户资源和积累的品牌效应,提供高效的商品供需对接服务。

    这一次,在规划具体的产品需求和开发计划之前,尝试把节奏放慢一点,从「产品精神」的角度出发,思考几件事情。

    第一,在没有风口,没有刚需的理论假设下,跳出技术和功能层面去思考:我们提供的服务是什么?用户是谁?服务对用户的价值以及用户为什么要选你?

    ​这点很重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团队尽可能摆脱干扰因素,从事情本质出发,一针见血的识别产品价值,并以此凝聚大家的共识。

    比如,如果我们要做一对一的买手平台,前期的关注点应该是用户满意度和成交率,而不是追求平台的GMV。

    第二,不要认为搭一个线上平台,灌很多品牌,用户就会上来,找到想要的商品,从而完成精准对接。

    相反这一定是件特别特别重运营的事情,从服务开始到结束,都要靠人工重度参与。

    所以,哪怕产品0.1的形态只有电话+人工,团队也可以将业务先跑起来,进行快速验证和试错。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用户的反馈去判断原有关于产品价值的共识是否正确,是否需要重新定义和调整。

    第三,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是在保证「产品精神」健康的基础上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切记,在“互联网+”后面的才是主业,但是有太多的失败产品,搞错了主次,为了“互联网”反而忘记了自己的立足之本。

    最后


    打球有手感,做产品也有手感。

    产品经理的手稳不稳,除了靠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外,还体现在对产品节奏的控制感,尤其要克制住看见“钉子”,就波不及待下锤子的冲动。

    出招之前,多想想产品背后回归本质的一些东西。

    正如张志东所说:

    如果产品精神从一开始就是虚弱的,投再多的钱,人,技术都没有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把「产品精神」的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cp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