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分享了《历史学是什么》这部书的第一个收获,它层层剥开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告诉我们“绝对的真实历史是永远无法获得的,就像绝对真理一样”。那么,第二个收获就是它教会我们应该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读历史。
二、对真实的追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是我们读历史时应有的心态
葛剑雄教授把读者的心态分为三个层次:了解历史、复原历史、认识和把握历史。而在这三个层次中,我认为我们很多时候感兴趣的都是如何复原历史。
作者把了解历史作为学习和研究历史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了解历史并不是简单地拿本史书来看就行了,大部分历史的真相是不可能直接从史书上看到的,而需要我们透过这些文字看到历史的真相。正是出于对真相的探求和追寻,对历史的复原就成了史学家毕生的任务。
但是,作者认为,复原历史是极其复杂的,复原历史的过程,其实已经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复原者主观的判断、主观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后人撰写的历史,都是这样一种主观的过程。所以说,绝对的复原历史是做不到的,但是相对的复原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对于历史的了解,很多时候还是从历史小说中获取的。历史小说也算是对历史复原的一种尝试吧。历史小说虽然不是信史,也不会照搬事实,但是它们毕竟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反映,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这也许就是透过文字看到历史真相的一个渠道吧。
当然,历史小说毕竟是文学作品,和史学还是两回事,小说如果没有想象虚构,完全按照史料来写,估计故事情节都很难编得出来,即使再靠得住,也不会有多少人来读。所以,我们读历史小说,还是要抱着历史的心态来读,毕竟历史小说反映的基本历史事实还是没有违背的。
但是,当下却盛行一种“恶搞式”的历史复原,这就是戏说历史。如果走进任何一个影视平台,扑面而来的总是一股“戏说”历史的邪风,要么极尽所能地美化帝王,要么就是风流才子俏佳人,比如势头正盛的清宫戏势,里面的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个个雄才大略,极具个人魅力和情趣,稍不留意,很容易迷失在对历史的臆造中。
这些戏说历史的创作,刻意穿凿,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毫无意义又根本无法证实的问题上,随意附会,异想天开,通过想象、虚构以及哗众取宠进行社会炒作。所以,这类创作完全偏离了历史,它们追逐的是收视率、市场化和商品化带来的高利润。
有些编导更是赤裸裸地假借历史炒作,在每部片子的开头都声明“本片纯属虚构”,直接明示观众这不是历史。但是,长此以往,真实的历史只能让这些胡编乱造的“戏说”搞得荒诞不经。
不仅虚构的影视世界是如此,现实世界也在上演着一幕幕收割历史的闹剧。我就听闻过一些地方为了谋取利益而抢夺历史资源的闹剧。比如湖北秭归和江苏苏州曾经围绕“端午节”归属问题几次发起争执,对这个节日的起源各执一词。秭归认为端午源起屈原投江,苏州则断定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延伸出来的争议还有,荆州一直以屈原故里自居,这与宣称是屈原祖籍地的秭归结下宿怨。
复原历史说来很简单,就是将历史恢复到原来的面貌,但实际上是极其复杂的。不仅史学家们困难重重,就是我们普通人想了解一些历史的真相,也在我们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变得越来越难了。
尽管没有绝对真实的历史,但是葛剑雄教授对真实的追求还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大家都凭着这点史料,体现高下差异的就是见解;在大家习以为常的史料里发现新的问题,这就是见解。”也许这就是我们读历史应有的态度罢。(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