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籍每日读书读书笔记
百感交集中的百年孤独

百感交集中的百年孤独

作者: 暮春小友 | 来源:发表于2015-05-25 12:25 被阅读1582次
    百年孤独

    从没想过自己会读这本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啊,多么高山仰止。记得以前默默曾经借过一本厚厚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集,那个大部头就把我吓着了。本来就不太读得惯外国著作,这种看上去晦涩阴沉的书就更加让我提不起兴趣。

    不过,莫言对我而言算是个转折点吧。他荣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举国振奋。就我个人,更真切的是使我又一度想开始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能获得诺贝尔奖。于是,在一个火车行程中我读完了莫言的《蛙》,接着,又在另一个旅途中,我开始翻看《百年孤独》。同行的朋友说看过但是看不懂,说里面透出一种诡异的气氛。

    读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看完一半了。之所以现在写书评而不是等全部看完再写,其实是想给自己一点鼓励,因为已经有点吃力得看不动了。就像《让子弹飞》和《少年派》一样,故事里的内涵太深,非得有故事外的注解才行。翻看了豆瓣几篇热门书评和最新书评,我仿佛摸着点门道。

    一如读所有外国的文学作品一样,长且复杂的名字耗费了不少脑细胞来记忆。而《百年孤独》尤甚。因为里面的人名字太相似了,还经常冠之以某某第二之类的称呼,就如豆瓣书评《那些关于时间和孤独故事》里说的那样,“前50页--几乎是在翻来覆去的折腾中读下来的,布恩迪亚家族那类似得不能再类似得名字折腾得我晕头转向,50页几乎花去我整整一天的时间,很多时候看半页就得回味一下这个人是谁,更多时候只得翻看前面才能分辨”。后来我猜想,也许这重复的名字背后本身就是一种暗示,影射着家族命运的轮回。

    我喜欢豆瓣书评《无孤独不浪漫》里的建议,把《百年孤独》改编为《抵抗孤独的一百种有效办法》,再“换上蓝色白色的书皮,写好书腰,用大号字体和一点五倍行间距印刷,放在当当或者卓越的首页进行热卖推荐”,那将使这本书变得有趣得多,轻松得多。只是,真如此的话,它恐怕也与诺奖无缘了。这书不是在讲一个故事,而是本身就使读者不得不用一种孤独的情绪去阅读。

    以前学语文,老师喜欢说理解一篇文字需要先理解写作这篇文字的文化背景。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才体会,那些看着同样是在讲故事的文字背后所透露出的那种异域风情才是彻底理解这些文字的关键,就像打开宝藏的那句密语“芝麻开门”一样,就那么简单,只是难在不知道。比如这个孤独了百年的家族里,每个人似乎都有点问题,做好些古怪的事情,除了早逝的蕾梅黛丝之外,唯一比较正常的人就是乌尔苏拉了。她照顾树下的丈夫,抚养着下一代乃至下下代形形色色的人们,她做着小生意支撑着整个家庭。在豆瓣书评《马尔克斯妻子写的<百年孤独>》里介绍了《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写作这部作品时,他的妻子是如何努力维持全家的生计。乌尔苏拉身上好像也透着他妻子的影子,不,这好像是许多拉丁美洲妇女的身影。就像《犯罪心理》里有一集那个墨西哥警官说的墨西哥古老谚语“家庭不是建立在土地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女性之上(The house does not rest upon the ground, but upon a woman)”。

    之所以给这本书打三颗星,纯粹出于个人的喜好。不是说书不好,只是读着太累,没有耐心也没有勇气再翻看第二遍。也许就像豆瓣书评《在你觉得阅读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勉强》里说的那样,可以在“几年以后,经历了许多不想经历的事情,从一个故作孤独的人变成了一个真正开始明白孤独的人,却没有了过往的浮躁,在一个清冷的午后重新去阅读它”。也许那时,才是最好的阅读时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感交集中的百年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rrqttx.html